第四十七章 越崤函(1/2)

春二月底,黄河全面解冻,冰凌消融在奔腾的春潮中。

在祖逖的号召下,中原四州各州牧,在浚仪相会誓师,随后约定三路大军共十万,传扬出去,号称三十万,分各路出兵。朝中周作的檄文早已发来前线,靠司州的印刷术复制出无数抄本,经由商旅传扬至北方诸州郡。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在周的檄文中,祖逖将集结十五万人马,以段匹磾为先锋,经邺城直捣襄国,蔡豹苏峻则以徐州军六万进攻青州的曹嶷,还有桓景的司州军近十万会向平阳进发,以图一举灭掉汉国——当然,以上的数字,除以三之后,才是真实的情况。

不论其余两路的情况,桓景手下兵力其实与刘聪直属的兵力相当而略少。而且桓景留了个心眼,整个司州的军马没有全部奔赴前线,而是让桓彝留守洛阳。桓彝先前因为在河内郡的失职一直很自责,这次不带他出征,还以为是冷落了他,于是郁郁不乐。

桓景发现桓彝常常一副惶惶不安的神情,猜想大概还是上次蝗灾的事情,于是在出征前劝勉他:

“我已经将自己的妻儿都托付给了足下,是因为足下既擅长防守,又忠诚。可不要负我所托!”

士为知己者死,桓彝明白了桓景的良苦用心,终于下定决心,接过殿后的任务。所以先前桓彝属下驻扎河内的襄国军府约六千人,担起了留守整个司州五郡的重任。新军的家眷,都在洛阳由他守护。

而现在真正上前线作战的,就是剩下的四个军府所集结出来的战兵,分别由桓宣、李矩、邓岳、还有桓景自己带领,共两万四千余人。

桓景先让桓宣部六千人马,出箕关,佯攻河东。桓宣沿着黄河和王屋山之间的轵关径向前进攻,一直打到东垣方止,控制了一段黄河的北岸。

听闻箕关的晋军有异动,刘粲以为桓景主力大概会出箕关,经河东进攻平阳。他自知带兵不如桓景,所以不敢有失,将精锐兵马集中在河东郡。至于弘农郡,只是仍让当地守军留守,毕竟弘农郡和河南郡中间有崤函之险,桓景应该是拿不下来。

函谷关在战国时期是天下名关,因为它卡在了沟通东西的崤函道。溯黄河而上,进入崤函道后,地势由平原陡然变为沟壑纵横的塬川,底下是陡峭的山坡,上面是平整的高台。而所谓函谷关,就卡在两塬之间,在战国时期,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

可是后来随着黄河不断裹挟泥沙,堆积在河岸上,黄河南岸已经出现了平整的河滩,所以从前必须经由塬川间山谷道路的崤函道,也北移到了黄河边,大军东西行进,完全可以绕开秦时的函谷关。

所以,曹操当初见秦时函谷关的废墟已经完全失去了防御,就又在原函谷关北面黄河边,重新修建了一道关城,是为魏函谷。除了秦函谷和魏函谷之外,汉代还修过另一个名为函谷的关隘,也是一道夹在两塬之间的险关,但离秦函谷和魏函谷甚远,在弘农郡与河南郡的交界处,是为汉函谷。

现在汉国留守弘农的守将乔智明手下约有七千人,一千人守备着汉函谷,另外五千人则集中在黄河边与桓景交界处,临时筑城,从塬上一直没入河水。剩下一千人在陕城随时待命。

桓景不打算啃汉函谷那块硬骨头,于是全军沿黄河前进,直到望见了乔智明修筑的那道防线。冉良从前方飞马返回报信:

“前军探子来报,弘农守将沿河筑城,防备森严。”

桓景远远望见防线之后隐隐有大批敌军,敌军营寨布置有序,可见守将颇为知兵,不由赞叹:

“伪汉亦有人也,不过刘聪不能用,只令他指挥一旅偏师,岂能不败?”

他接着下达命令:“大军暂歇,待邓太守水师行动。”

原来桓景早料到敌军会卡住黄河河滩来防守,可他没想过硬冲防线,却让李矩带着所部在冬季多伐林木,在荥阳造船。到了黄河解冻之时,邓岳的南府军,从昆阳北上,正好行至荥阳登船。在保甲长和殷羡的周报系统的鼓吹下,民众都踊跃前来,为南府军做纤夫以获取报酬。

于是乘着黄河春季涨水,纤夫们在桓宣刚刚打下的北岸拉纤,带着邓岳的船只一路逆流而上。留守在黄河岸边的乔智明因为前方有桓景率大军对峙,不敢轻易撤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邓岳的水军从黄河北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