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一步之遥(1/2)

靠着祖逖支援的马匹,桓景全军向北疾行,一路无论邺城还是邯郸都是空城,全无守备。当初石勒北撤的时候根本不敢在城中稍作停留,也就没有安置守军。

先前撤军之际,四近的坞堡主就被桓景逼着上缴了一次粮草;而石勒北归的时候,这些坞堡主又被刮了一道,石勒派石虎在这一带靠着武力威吓,彻彻底底、不留情面地将余粮收缴一空,为的是避免晋军的追击,和补贴自己的军用。

而石虎部一向在石勒军中军纪最差,借着征粮为名入坞堡大肆劫掠财物者也有之。但石勒知道自己侄子的部下在这次与南边晋军的拉锯中损失最大,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石勒先前两年在河北劝农桑、办学校挣来的好感,这一次给败了个精光。但更着急的是当地的坞堡主自己,财物尚且事小,现在除了撑过开春的粮草,他们手中已经是一点都不剩了。

所以新军哪怕只是在邯郸暂歇一日,进入营中求情者已经是络绎不绝。不过颇让坞堡主们松了一口气的是,新军这次北来,居然没有要一点粮草,反而还得了不少金银赏赐作为上次征粮的补偿。两害相权之下,这些坞堡主们原先对桓景的恶感倒是消却不少。

只是他们实在想不明白:这支大军吃什么呢?

其实桓景再次北上,确实冒了不少风险,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粮草。豫州支援的麦子都被做成了胡饼,这种胡饼,就是后世所谓烤馕。乘着还没有开春,气候尚且干燥,这种烤馕存个十来天是毫无问题的。

而运输则多亏祖逖赞助了豫州军中所有的马匹,桓景命士兵将烤馕藏在马鞍下,于是在沈充眼皮子底下顺利掩饰过去了。

然而即便如此,仅仅只靠十来天的存粮也是冒险,所以中途只在邯郸暂歇一天,就径直向北而去。

至于取粮?到了襄国城下再说,先前还没有去那里征收过粮草,当地坞堡主存粮尚多。而石勒把当地作为基本盘,也有修筑粮仓囤积粮草。

于是,疾行数日之后,新军直抵襄国城下。留守襄国的守将闭门不出,桓景则命军队就地屯驻寻找粮草,并且不断打听北面常山战场的消息。

接着一天,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石勒的守将没有料到桓景来得如此之快,粮草还堆在粮草里面。新军于是直接攻下其中最大的一座粮仓,就地扎营。随后不断派出骑兵,骚扰烧毁各处粮仓。

坏消息则是,除了石勒在十余日之前与段末柸会和,出发前去征讨刘琨之外,并无新的消息,哪怕连个战场的逃兵都看不到。营中开始愈发焦躁起来。桓景打算等粮草补充完毕,再向北进发。

第二天,最开始是三三两两的骑兵,传回来的是刘琨在真定南面飞龙山与石勒大战的消息。桓景急忙讯问时,不少是在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做了逃兵,少数经历过大战的,职级比较低,问也问不出什么名堂。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刘琨与石勒在飞龙山交战的,都是主力。

这次决战,自己终究是错过了,立刻赶赴战场援助肯定来不及了。但桓景并不打算立刻离开,留在此地,说不定还可以接应战场上战败的残部。何况,刘琨还不一定输呢。若是石勒和刘琨两败俱伤,到或许是个机会。

第三日,一支衣衫褴褛,满身血污的骑兵,这些骑兵除了头盔尚在,基本已经弃甲而行,总共大约几十骑左右。他们来到桓景营外,不敢入内,只是在营外徘徊并大呼:

“桓公开门,我等自飞龙山而来,是大晋忠臣!是忠臣!”

try{ggauto();} catch(ex){}

领头的来人说着一口并不算标准的汉语。桓景心想,这大概是刘琨军中的鲜卑人,也不知职位如何。但既然是满身血污,说明经历过战斗,成建制地从战场撤出,则说明至少是了解一些情况的。

说来奇怪,这是桓景第一次被以“公”相称,桓景感到好奇,就带着亲随出营来迎。领头的那个鲜卑人见桓景一行人出营,立刻翻身下马便拜:

“刘公中了石贼的计策,我等自死地力战几死,不意能再见王师!”鲜卑人连连叩首,泣不成声:“鄙人拓跋郁律,与同族千余自飞龙山突围,只剩这么些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