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毒计(1/2)
“对于寇仇,理应如此。祖公奇计,在下所不能及……”
桓景漫声应道,嘴上这么说,但心中还是被震慑到了,握着千里镜的右手也不自觉地战栗了一下。经历过八王之乱的祖逖,除了史书上宽宏正直的一面,心中也潜藏着如此暴戾的情愫。
他不禁回想起三日之前,和祖逖回师时,祖逖提出的那个请求——
三日之前,祖逖终于在箕关东面三十里处与桓景会师。两人相见,桓景不费多时就说服他参与解救箕关关城的行动,只是祖逖在怀县也是惨胜,部队大多需要休整和疗伤,唯有郗鉴手下的数千兖州兵因为最后才加入战斗,所以编制尚且完好,可以无需整编就行动。
若是将桓景所部与郗鉴完全合并,也不过只有一万三四千人,面对刘聪的五万大军,还是一个极少的数目。所以,在援军之中,质疑之声也不在少数。
“山谷狭小,又有关城横亘在其间。两军相接,真正直接交战者,也不过数百人而已,何况在山地,敌军的骑兵施展不开,而我军的弓弩则可以随地隐蔽,本来就有优势。加之刘聪在城下已经是师老兵疲,此战胜算其实不小……”
桓景向援军不厌其烦地解说,依然有不少人为主动进攻而忐忑。但桓景不在乎这些,他的余光一直瞟向祖逖:只要祖逖点头,那么事情就成了。
祖逖是经历过实战的,自然知道桓景分析得不无道理,何况若是不能在此地借着地利和人心一举击溃刘聪主力,待这些匈奴骑兵攻克关城,进入河内郡的平原,那么自己这点兵就毫无胜算了。
随着祖逖一拍板,其余众人自然没有了争议。
“桓刺史与我想到一块去了,只是如此勇猛,实在难得。”散会之后,祖逖拍拍桓景肩膀。
“有一位……先人说过,狭路相逢勇者胜,如何敢不勇呢?”
桓景想到了一个典故,刚刚说出来,才意识到这是原时空后世的典故。不过用在这里,光看字面意思,倒也恰到好处。目前两军在狭路交战,再多的数量也无法展开,拼的就是一个士气。
只是这士气实在是难以捉摸,在悬殊的力量对比之下,想要提升士气,其实并非易事。
“我已经有了妙计”,祖逖仿佛看出了桓景的心思,仰起头来:“提升士气或许困难,但要破坏对手的士气,却并非难事。只是桓刺史,老夫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请说。”
“我军还需要借贵军数日捕获的胡人俘虏一用,请桓刺史万勿有妇人之仁……”
祖逖所说的,这正是这两日,两次释放俘虏的计策。
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先释放一波健康的俘虏,让刘聪军队心中骄横,以为东面的军队是在求和示好,所以放松警惕;同时因为需要安置俘虏,所以也会拖慢围城的进度。
而两日之后,晋军再突然放出一波伤残的俘虏,这样则形成了一种反差,在这反差之下,对方难免感到惊骇,从而在恐惧之中影响士气与判断。
而这一计中,更加毒辣的地方在于,祖逖是将匈奴俘虏中的将校与普通士卒分开处置的。对于没有受伤的普通士卒,一律在第一批放归,受伤的普通士卒则尽力医治。
而匈奴的将校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凡是什长以上的将校俘虏,共计六百余人,都皆尽被刺瞎了眼睛,削去鼻子,跟在普通受伤士卒队伍的末尾。普通士卒和将校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自然会让敌方军将互相生疑,从而进一步损耗士气。
一路号哭之声,正是由这些将校发出,声音久久在山谷中回响。哭声沿着青翠的山风,吹到桓景一行人所在高处。
用千里镜观察良久,桓景心中已然有了作战的方略,只是山谷中的惨状还是令他心生寒意。如果哪一天战败的是自己,那么也会被刺瞎双眼,然后在山谷中无助的前行吗?他取下千里镜,环顾四周,只见四周随行历战的老兵,也是一副愀然神色。
众人轮流用千里镜观察过对面的形势之后,从高处次第而下。祖逖在队伍最末回头看了山谷良久,方才离去,跟在桓景身后。
“祖公如此毒计,怕是会折寿啊。”队伍最前方,桓宣轻叹一声。
有随行书生也悄声议论:“所谓古之仁者所不取也……”
桓景一路默然,身后祖逖也没有说话,只是跟在他的身后。一行人快步走向山下,为军队明日的行动做好布置。
只是在分别之时,桓景分明听见身后祖逖喃喃道:“若为天下人而折寿,亦是大仁。何况……寿数已经比长沙王多了许多了……”
当晋军在山谷东面排开阵势之时,阴沉的天空之下之下,刘聪身披轻甲,胸膛却敞开,于伤兵之中穿行,雨点打在铠甲上。所见俘虏愈多,他心中愈发气闷,两旁的武将和谋臣见他面色沉重,都不敢说话。
刚刚听闻怀县战败的消息,刘聪只觉头晕目眩,原本希望刘粲能够在军中立威,一举压服刘乂,没想到一番计划全部化为泡影。
try{ggauto();} catch(ex){}
意乱神迷之下,他服了不少五石散,来镇静心情,此时正是所谓行散的时候,所以必须敞开胸前甲胄,披散头发。众人见此怪状,也不敢劝谏。
被放归的俘虏中,那些小卒要么完体而归,要么受伤处也得到了包扎,此时在大营之中他们正是访亲探友,言笑晏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