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杜曾的突袭(1/2)
七日之前,在宛城城下对峙的时候,两军皆有万余人,桓景并不敢轻易进攻。
但七日之后,两军在新野城南这一次对峙中,虽然杜曾一方依然有近万人,而桓景所有的骑兵加一起不过两千人而已,两方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杜曾一方的普通士卒看来,桓景不过两千人,在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下,对手似乎不足为惧。
但是杜曾的士卒一仗没打,就从宛城撤退,然后后方传来被陶侃袭击的消息,这一系列事件对于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结果就是荆州本地出身的军士每日都有数百人从军中开溜。何况刚刚又进行过抢掠,杜曾的军纪已经涣散至极,全靠刚刚在新野抢掠之后士卒所得颇丰,来勉强吊着一口士气。
而桓景的信心则越来越足,先前在宛城,他无意扩大战事,一方面是不知杜曾实力,担心伤亡过重;另一方面则是即使取胜,补给也难以跟上。
但是在敌境获得补给,并击溃杜曾的骑兵之后,这一切忽然都不是问题了。眼下,由于骑兵的机动性,新军可以决定战事何时发起,在哪里发起,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只是第二日拂晓时分,当杜曾全军突然向自己发起冲锋的时候,桓景还是颇吃了一惊。
夜幕散去,天空方才微微发白,河边的芦苇荡中,借着熹微的晨光,无数轻装的士卒从芦苇荡中杀出,而之后紧接着是一阵弓弩的齐射,火箭带着烈焰划过半空,稀稀拉拉地落在营前的地面上。
而与此同时,正面、侧面也净是鼓声,杜曾的军士呈三面冲锋而来。
“施放连弩!”
随着新军哨兵的吼声,营地边缘几台连弩迅速对杜曾的攻势报以还击。这几架连弩先前分拆成零部件,随着马队而来,正是为了这个时刻。
几轮散乱的射击后,虽然没有造成太大杀伤,但敌军阵中冲在最前的士卒都中了箭,他们身后的士卒没有料到新军早有防备,于是立马伏下身子避箭,杜曾先锋的冲锋被大大地阻滞了。
与此同时,急促的号角声响彻营帐,桓景本来尚在熟睡,听到号角与鼓声,猛地一翻身,竟差点摔下床来。
“杜曾进攻了?”
“对,刺史快上马!”一旁侍卫回应道,虽然他似乎也刚刚意识到有人袭营。
原来杜曾率领亲兵趁夜摸近新军营地,只是因为夜色朦胧,不好统一指挥,于是直到拂晓才发起进攻。埋伏在最前方芦苇荡的,自然是杜曾的亲兵;而从其余并不精锐的士兵,则从另外两个方向鼓噪声势,随后而来。
敢于以步兵冲击骑兵,这还真是出乎桓景意料之外。
但他略微考虑片刻,这也在情理之中:杜曾一贯悍勇,做出这种举动倒并不奇怪。而且,杜曾也是常常用骑兵的将领,必然知道步兵与骑兵的差距,所以他选择用偷袭来弥补。
而且叛军刚刚劫掠完新野,士气终于回转过来,但如果继续对峙,士气又会跌下去,在杜曾看来,到不如趁早发动进攻。
但是,无论杜曾的算盘打得有多么精妙。在这个时候,新军平日的训练和学习派上了用场,大概会远远超乎杜曾的设想。
新军营中并无财物等累赘,先前又有规定,战马统一安置,各营布局有序。所以遇上劫营,士卒并未在营中乱窜,而是有序地跑到战马的安放处,骑上战马稍稍撤离。
不过四分之一个时辰,杜曾的先锋方才突破连弩防线,新军的骑兵已经尽数上马,就连操作连弩的军士也就近找到了马匹。随着桓景一声令下,骑兵立马向后撤退数百步,远远地与敌军拉开距离。
战斗一开始,杜曾只是希望手下凭借血气之勇突袭营帐,赌的是此举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使新军丧胆,让出通往襄阳的道路。可此时,由于叛军纪律涣散,根本无非保持有序的进攻,事态已经开始超出了他的控制。
杜曾的先锋皆是亲兵,士气高昂,体力充沛,拿着便于行动的刀剑,冲在最前面。
而非嫡系的主力,只是举着长矛,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跑。
而军中的老弱最为糟糕,只敢拿着弓箭远远地在射程外放箭,甚至都不敢往前进一步。杜曾本人带着剩余的亲兵在此压阵。
杜曾的部队就这样依次拉开了距离,分成了互隔数百步的三个部分。
而要命的是,新军骑兵已经在远处整理好了队形,随时可能冲锋;而杜曾竭力整队,但在似乎就要到手的胜利前,已经没有人理他了。
桓景见新军已经从最开始的惊慌中恢复过来,正是彼竭我盈的时刻,于是手中高举马槊,开始发起反击的命令。
“诸将士听令,慢速向前!”
听闻此令,集结好队形的新军骑兵开始缓慢向前,队伍整齐不乱。冲锋在前的杜曾亲兵见新军骑兵只是慢速前进,不禁放松了戒备,冲得愈发靠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