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范阳流民帅(2/2)
“当初跟随长沙王司马乂,以为唯有此人能匡扶天下;长沙王惨死之后,我逃去了家乡自守;但永嘉初年,石勒为祸河北,我又只好带着同乡,逃往江东。自长沙王死后,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我只是从一个地方逃去另一个地方,仿佛丧家之犬。
“今日流民拥堵在京口,琅琊王却给不出给养。我们燕赵之人,虽然秉性高傲,也不得不靠去南塘打劫来填饱肚子,简直屈辱至极。与其待在此地像鼠辈一般活着,不如回到北方,去故乡和胡虏争出个胜负。
“我愿意北上豫州,重新收复故土。乾坤虽大,凭只手可以翻覆!”
众人振奋起来,抹去泪水,期待地凝视着桓景。
“好”,桓景看见众人期待的目光,心中有了信心:“那么我们明日就启程向建康,去找琅琊王,请求他承制表奏足下北伐!
“另外,我还想听听祖祭酒帐下流民的情况。”
现在需要将祖逖旗下的流民盘点一番,虽说他们是一支强悍的战力,但也是无数张需要粮食的嘴巴。谯地的粮食压力显然不小,桓景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妨让犬子祖涣来说说”,祖逖拉过一旁的白衣公子,说道:“我也顺便考考涣儿对部众的了解。”
原来“涣公子”正是祖逖长子祖涣,此时方才十六岁,但祖逖已经开始让他接手军中事务。
“我们帐下目前共计有流民八百户,以一户十人计,约有万人之数。而没有列在户中的零散流民,恐怕又有近万人。流民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营,都屯驻在京口。”
“现在我父亲在京口管理流民事务,四叔祖约则在建康负责与文官相联络。而五营则各置头领,以军中事务来打理。”
大约两万人,桓景思考着,虽然有两万张吃饭的嘴,自己砸锅卖铁也还算能够供养得起。可能会有一个艰难的冬天,但只要等冬天一过,到明年五月,今年新种的冬小麦收获之后,粮食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正当桓景思考之时,祖逖又向祖涣使了个眼神,示意他把身边之人也介绍一二。
“好,我和父亲你都已经认识了”,祖涣点点头,转身指向那秃头大汉和刺青管家:“而这两位,你见过面但还不通姓名。”
“这位大汉名唤董昭,先前在河北时是个沙弥,后来石勒王弥为乱河北,他就一路流落江东,开了杀戒之后,现在也不再居佛门之下,只是保留了剃度的习惯。”
这个秃头大汉居然曾经是个和尚,这让桓景刮目相看:当初他一掌拍在自己脑门上的时候,还真没有半点佛门慈悲在。
“而这位刺青的管家叫做士况,是交趾士家之后。当初交趾士家被东吴灭族,他父亲被家仆救出,流落土人之中,所以也有了披发纹身的习惯。后来东吴灭亡的时候,交州再度动乱,全家被卖作奴隶,运往北方。”
士况欠身说道:“幸亏祖公将我从奴隶中拣选出来,把我当作自由人看待。自为祖家家仆以来,已经有十年了。”
祖涣接着说:
“另外,还有祖约叔叔尚在建康。前日他来信,说正在与王导相联络:先前约叔和王导达成了契约,我们只去打劫南塘富户,不打劫乌衣巷的话,王导在朝中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原来是这样,桓景恍然大悟。祖逖的流民打劫南塘,竟然和王导有关系。想来王导是想借流民之手打击江东士族。这样,当初温峤提出要和自己去南塘的时候,王导诡异的眼神,也就可以解释了,
不过,为何王导明明知道南塘危险,当初却不劝阻自己前往南塘呢?为何他明明知道祖逖在此地,推荐的豫州刺史却全是周顗、谢鲲这类角色呢?
桓景百思不得其解,只觉得王导此人并不像表面那样友好了。
第二日,祖逖、祖涣一行人与桓景、温峤同去建康,此行的目的是拜谒琅琊王,请求表祖逖为豫州刺史,并开始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