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追亡逐北(三)(1/2)

自从谯城出发以来,桓景一开始以为石勒会退往许昌,所以一直沿涡水向西北进军。赶到待阳夏,收降了叛离石勒的郭荣部之后,方才知道豫西诸郡已被陈午和张平瓜分,于是又折向东北,越过雎阳、蒙城,寻找石勒的踪迹。

一连行军八日,共计四百里,新军绕了一个大大的之字,终于在豫州的边境咬上了石勒的后卫部队。虽然军队已经有些疲惫,但见到敌人主力仍然分外眼红。

按之前行军遇到的逃兵来看,石勒的军队已经是病的病死、饿的饿死,没有多少战力了。如果此时趁势进攻,看起来是个立功的好机会,新军上下充满了乐观的情绪,纷纷要求请战,尤其是谯城之战开始后才加入的新兵。

只有桓景心中清楚,他一路遇到的都是石勒的仆从军队和偏师。虽然有部分晋人老营如郭荣部也投诚了,但是出身杂胡的老营军士,桓景还没有在俘虏中见过。

桓景也曾经在石勒军中做过俘虏,亲眼目睹过石勒在杂胡军士中的地位。而涡水边与支雄的一战,更是证实了这些部队的战力。作为石勒军中的中坚力量,只要这些人还能吃饱穿暖,免于瘟疫,那么敌人的力量就不可小觑。

眼见斥候回到营中,摇摇晃晃地下了马,一旁的随军医生立刻接应上去,开始为他治疗箭伤。一旁的军士们义愤填膺:这是八日追击以来,第一次遇到胆敢还击的敌人。

“内史,让骑兵队出发,去将敌军好好教训一番,杀杀他们的锐气!”冉良毕竟年少,率先提出要出兵接战。

桓景摇摇头:“冉良,你也是读过孙子兵法的人了。现在我们是‘知己而不知彼’,如果进攻,那么会如何呢?”

冉良向前望去,此时天边在一层薄薄的雾霭笼罩之下,只能看见敌军的营地一直连到天边,却看不到尽头在哪里。这个少年挠挠脑袋,不禁为刚刚的一时冲动而有些羞赧。

“‘一胜一负。’”冉良还是能背出兵法的条目的:“我知道错了,不该拿骑兵队兄弟的姓命来赌博。”

桓景一边满意地点点头,一边观察着敌营的情况:

自家的斥候是带箭归阵,就说明敌方的斥候尚且运转良好。无论面前这支敌军战力如何,至少纪律依然保持住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自己手下只有五千人,其中四成是新兵。而一旁陈川派来接应的三千军队可以为援,却并不能抱什么太大的期望。出于谨慎,桓景让军队暂且在原地扎营。等待斥候带来更多的消息。

太阳继续上升,接近正午,天边的薄雾渐渐散去,孟诸泽旁石勒大军的面目渐渐被揭开。大军背湖水扎营,延绵数里,竟有大约有两三万之数。

桓景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这不是什么石勒的后卫部队,这正是石勒的全部主力!

而随着石勒尚属完好的主力部队从迷雾中现身,先前过分乐观的新军新兵们,心态完全掉了个头,从盲目乐观,变得惊慌失措:毕竟敌我数量对比过于悬殊了,本来只是希望能击溃后卫部队,全没想到正面撞上石勒主力。

而此时,四面八方探查归来的斥候们带来的更多的信息:石勒此时尚有两万余人,全军皆在此地。据当地百姓的描述,孟诸泽是一个大湖,这一带靠着打鱼种稻物产还算丰饶,而且此前是苟晞的后方,后来又投降石勒,所以受战乱波及较少。

此前贼军经过的地方早已因为战乱残破不堪,即使有留守的坞堡主,也坚壁清野,所以讨不到粮食。甚至沦落到了吃马肉的地步。

现在石勒在此地又重新扎营,还不断打家劫舍,听说在此地数日以来又重新聚敛了一些粮草。

“如果敌人杀个回马枪,那么我们就完了!”

“我们也算把石勒赶到豫州边境了,回去算了。”

“就是,现在我们威震豫东,不如见好就收,如果打个败仗,张平这些家伙还不得趁虚而入?”

军中未经教育的新兵开始出现不少抱怨之声,而老兵们虽然读过书懂些道理,但也不免被这种情绪带偏。即使有少数能缜密思考的军士,面对众口一词的舆论,反而不好开口反驳。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