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命运轨迹(1/2)

甄俨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资金的筹集,更是一次人心的凝聚,一次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诠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与众多商贾并肩,共同扛起这片天空,让每一份贡献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于是,甄俨坚定地回应:“甄家,愿为先锋,携同商界同仁,共襄义举。让这笔抚恤金,成为连接生死、慰藉英魂的桥梁,让忠诚与牺牲,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此刻,议事厅内,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涌动,那是对家国情怀的共鸣,是对未来希望的共同期许。而甄俨与刘备的对话,也成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在那灯火阑珊的市集之下,商贾们正沉浸于日复一日的算计与交易之中,未曾料想,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悄然降临……

“此番,我已与陛下密议良策。”刘备的声音,如同春风中夹带的惊雷,穿透了喧嚣的市集,直达甄俨耳畔。

“非是寻常之事——朝廷,欲向诸位借资!”此言一出,犹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甄俨,这位素来以冷静着称的商界巨擘,此刻却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瞳孔骤缩,思维似乎被时间凝固。借钱?这二字在他脑海中回荡,带着前所未有的震撼。自古以来,皆是商贾向朝廷进贡,何曾见过皇权之巅反向民间求援?

历史的长河中,帝国若遇财政之困,多是铁腕之下,家破人亡,财产充公。而今,这颠覆常规的一幕,让他心潮澎湃,几乎站立不稳,身躯在微弱的烛光下微微颤抖。

“确是借钱无疑。”刘备的眼神中透出一抹坚定,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疑虑。“诸位守法经营,新朝亟需以仁义立国,怎能行那强取豪夺之事?此举,实为保全冀州民心,亦为朝廷与陛下留一份颜面。”

随着刘备一番肺腑之言,甄俨心中的重石渐渐落地,眉头虽未完全舒展,但已能理智思考。“主公,朝廷欲向我等商贾借贷,其具体章程又如何?”他的话语中既含询问,又隐有忧虑。

甄俨心知肚明,这“借”字背后,隐藏着诸多未知。朝堂之上,言而无信之事时有发生,商贾之力,又如何能与皇权抗衡?但若真能以此法避免家破人亡之祸,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至少,这“借”,比那冰冷的抄家令多了几分人情味,几分对民间力量的尊重。

刘备似乎看透了甄俨的心思,轻声补上一句:“但需谨记,今日之借,或成明日之例。朝廷若首开此例,后患亦不可不防。”

此言一出,甄俨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金钱的交易,更是新旧时代交替下,商贾与皇权之间微妙关系的重塑。在这变革的洪流中,他们既是被动的承受者,也是主动的参与者。

于是,这场史无前例的“借贷”大戏,在冀州的商贾间悄然拉开序幕,它不仅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智慧与勇气,更悄然书写着一段关于信任、合作与共赢的新篇章。在那连绵不绝的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序章中,第三次、第四次的浪潮正蓄势待发,如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法阻挡。甄俨立于这变革的风口浪尖,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洞察:“如今,主公欲绘新朝之蓝图,银钱之需,犹如细雨润万物,不可或缺。”

刘备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神秘的微笑,仿佛手握开启宝藏之门的钥匙:“吾已构思一妙计,可令双方皆大欢喜,犹如春雨贵如油,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此言一出,空气中弥漫起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