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孙承宗的苦恼(祝大家新年快乐)(2/2)

启是一个非常冷静,务实的皇帝,就是寿命太短了。

他的段位比崇祯高出太多了。他活着的时候,朝廷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而且财政基本可以维持。军事上巩固了辽东的防线。

从这段话就能看得出,袁崇焕在启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印象。皇帝其实不太待见他,只是在对东林妥协。后来他的去职早已露出端倪。

try{ggauto();} catch(ex){}

从这里就能能看出,皇帝对他的看法。好大喜功,浮于表面,做事浮夸,名不副实。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不算正面,“崇焕短精悍,形如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魇也。”

启对辽东问题有非常冷静的认识。

“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蹈实而做,需时而动。以现在大明的情况,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大明根本灭不了建奴。平辽需要从长计议,先踏实地做好自身工作,养护好大明的国力及元气,以待“时”!

这里隐藏的斗争线就是,你们别想用步步为营这些漂亮话,掩盖搞工事修城堡这些方法来骗朕的钱。朕就坚持最省钱的防守策略。大明的财政经不起你们这般胡搞。财政崩了会出大的事情的。

复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先稳定住局势,不要继续恶化。然后逐步加强军事力量,等待时机。比如自然灾害,建奴内乱,联合蒙古等。就像隆中对中,对北伐中原的条件,也是待北方有变。

他对头脑膨胀的袁崇焕先批评再教育,十分有领导水平。

袁崇焕你要有自知之明,你自己估摸估摸,就你那两下子,能不能迫使后金向你投降。如果声言投降那必定有诈。他已经看出袁崇焕想在后金投降这上面做文章。后来他果然走上私自和后金议和的危险道路。这是对他刚露出一点点的危险想法的警告。

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后,启告诫袁崇焕不要信口开河。抛开守城不谈,如果野战打不赢后金,那就别再发癔症,轻易能战胜他们的昏话。一个封疆大吏,要稳重,不要给人看笑话。

告诫之后,针对他错误的思想根源也做了剖析。你袁崇焕不要老是想着用什么奇谋密计去战胜建奴。先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对敌计策!

这是真正的真知灼见。战争打的就是国力和军事实力。战阵就是实实在在的实力碾压。出奇制胜的都是凤毛麟角,因为案例少才稀奇,才被记录在历史上,太多的硬碰硬的战争,因为平常而不会被历史记录。

他把袁崇焕批评教育了一番后,达到了目的。但又不能让他灰心丧气,失去了心气儿。他又勉励袁崇焕,要忠诚努力、脚踏实地多做实事、做好实事,少大话,干好本职工作。

最后,还不忘再勉励他一番。给他加加油。他头脑发热了,当头一棒是应该的,但一棍子打成二傻子,从此吓得缩头缩脑,不敢任事,就不是启的本意了。

可见,在启皇帝这里,掌控权利已经达到了艺术的水平。

让你发挥作用,你就能发挥作用。不让你发挥作用,你就发挥不了作用。什么时候该你发挥作用了。你就能发挥作用了。

这两人都是孙承宗教出来的,水平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启的大局观,宏观领导能力是出类拔萃的。对付士绅的内斗水平也是顶尖的。从他敢用敌对势力郑贵妃的人魏忠贤,就能看出他的胸襟和本事。

能用弯刀射明月,艺高人大胆。

孙承宗心里一阵痛惜,先帝就是走的太早了。否则何至于今日让老夫这般为难。皇帝四六不懂,胡来。大臣们也都是饭桶,或者不是眼瞎了,就是心黑了。睁着眼睛瞎话,干错事。

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和自己团体的利益,不顾大明。本来他打算把袁崇焕调教好了,作为东林里第二代的军事担当。可惜他现在已经为权力而失去了理智。

赤峰打了二十多了,关宁军居然按兵不动。

孙承宗一双老眼可并不昏花。看来要提前预备一些措施,避免局势出现不可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