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平息倭寇——胡宗宪(1/1)
胡宗宪,字汝钦,一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人,明代名臣。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三级,任余姚知县,次年擢湖广道监察御史。升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次年升总督,总制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抗击倭寇。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为幕僚,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绝倭寇内应,历经数年,弭平倭患,晋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加少保。两度因“严嵩案”入狱,死于狱中。为官二十余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于戎马倥偬中辑著《筹海图编》十三卷,是书收浙江沿海地形、防务、战具、倭变、战事甚详,另有《海防图论》、《三巡奏议》等传世。
胡宗宪,考中进士,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上任后,胡宗宪就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即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余人编为义军,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
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学识大为长进,也为日后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复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胡宗宪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民起义,在胡宗宪踏入仕途这十多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政绩显著,世宗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
自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时期,倭患已经愈演愈烈,日本两批使臣先后来华朝贡贸易,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互争贡使资格,引发大规模的仇杀,史称“争贡之役”。此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浙江和南直隶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可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宪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通过胡宗宪的努力,明朝官兵的军容、军纪有了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他排挤、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如何和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致于误了正事,胡宗宪对此非常清楚,因此在与赵文华共事的过程中,胡宗宪谨慎小心,有时甚至行事圆滑,最后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阻挠,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
try{ggauto();} catch(ex){}
胡宗宪知道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一方面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另一方面,有骁勇善战的将领,还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胡宗宪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
调兵进攻占据东沈庄的倭首徐海,倭寇穷凶极恶,保靖、河朔官兵先后为其所败。此时,胡宗宪“擐甲厉声叱永保兵左右列,大呼而入,瞰垒下击”,大败倭寇。倭兵侵犯会稽,报沈庄惨败之仇,来势凶猛,“官兵莫能御”,胡宗宪督促将领卢镗迎战,被他以士兵疲劳宜稍事休整为由拒绝,形势危急。宗宪不顾敌众我寡,“夜召亲兵袭破之,达旦,诸营方知,入贺,镗大惭服”。在抗倭战斗中,胡宗宪常“辄自临阵,戎服立矢石间督战”,置生死于度外。倭寇围杭州时,他又“亲登城监视,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栗,惧为流矢所加,宗宪恬然视之”,展示了身为统帅的风范。
为使赏罚制度化,胡宗宪规定死事诸臣为三等,“有功而又能死事者为一等,虽无功而能忠于所事者次之,勤无可录而事适不幸者又次之。其或失机偾事,虽身故仍须追夺官荫”。在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擒汪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福建的倭寇。
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在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衡,王世贞曾说:“我知道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很快世宗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押解进京。
此时,胡宗宪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陆凤仪弹劾他时所列举的罪名,任何一条都能定他个死罪。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再次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胡宗宪的仕途终于到此为止了,带着不甘回到了绩溪县的龙川故里。
胡宗宪本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的政敌们却不想罢手,他们在等待机会。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
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