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痛击鞑靼——丛兰(2/2)

try{ggauto();} catch(ex){}

丛兰为人沉稳,富有谋略,致力军备,屡建奇功,中都一带盗匪群起,官军守将纷纷败北,满朝文武惶惶不安。危难之际,群臣举贤,首推丛兰,正德帝遂“亟召公巡抚庐、凤、滁、和”等地。丛公到后,一边广施仁政,广济灾民,安定地方,一边加强军备,步步为营,对敌展开部署。丛兰率兵抵达凤阳,此时贼已压境,丛兰遂督吏士防遏沿河诸渡口,准备迎战。顷刻,警报至,丛兰即躬擐甲胄,身先士卒,奔走邀击。在丛公冲锋陷阵的激励下,将士人人奋勇,个个用命,直杀得天昏地暗,经过数度激战,贼寇渐渐不支,不久便全军溃败,狼狈逃窜。此役共俘斩三千余人,溺而死者数万,赈济所全活者又二万六千八百余口,抚释协从男、妇六百人。

捷报传至京城后,举朝欢庆,正德帝遂赐敕奖励,赉以金帛,等到秋天九月班师回朝时,当地老稚攀留满车,下为立生祠。王师凯旋后,正德帝出宫相迎,还朝论功,又升一级,荫一子,为太学诸生,加赐金帛羊酒。同时召集满朝文武宴于礼部,大肆庆贺。

蒙古小王子率军大举南侵,蒙军压境,边关危急,武宗加封丛兰为右都御史,并敕命其总制宣、大并山西偏头、宁武、雁门等关军务。丛兰从而成为统兵抗敌、节制边关五路兵马的总督帅,临危受命,手握重兵,深感责任重大,深恐有负圣命,即上疏请辞帅印,分减兵权,武宗不允。丛兰又再次上疏请辞,武宗又不允。

丛兰来到边关后,即四处巡视,查勘敌情,整修军备,并令内地军民各筑堡入保,亦如塞下,在整饬边备的同时,丛兰还严号令,明赏罚,从严治军,从而使边关将士,在丛兰的精心治理下,边关各镇一时众志成城固若金汤。为了消灭蒙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根除边患,丛兰坚壁清野,固守不出,一再示弱。

在丛兰骄敌深入之计下,蒙军不可一世,疯狂入侵,一再深入,见战机已现,奋然谓诸将曰:“贼志骄矣,取威服远,机不可失也!”。在丛兰的督阵指挥下,边关将士一拥而出,东西奋击,直杀得敌军丢盔卸甲、人仰马翻,很快便溃不成军,见大势已去,敌酋小王子不敢散掠久留,忙率残部宵夜遁去。可丛兰早有部署,他分部诸将十七人,伏兵要害,遣谍者往来传报,随时准备消灭逃窜之敌。当残敌逃至北塞,又为我军乘高据险邀击前后,歼者不可胜计。其虏酋小王子,亦断右臂而走,营中痛哭声昼夜不绝”此役战果辉煌,为数十年来,虏之挫衄未有若斯之甚者也,自此后,北寇胆寒,不敢复南牧矣,捷报传至京城,天颜喜甚,复赐敕奖励。

宁王朱宸濠起兵反叛,时为江北巡抚的丛兰,即请命移镇瓜州,率兵御之。在丛公的统率指挥下,江都军民密切协作,严加防备,不久便“擒伪谍数百”,从而使叛军孤立无援,惶惶不知所向,经过一年多的围剿,终被消灭殆尽,丛公由此又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平添了一抹浓彩。

丛兰奉旨还朝,命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郡,漕运为古时盐铁粮秣转运的命脉所在,关系到京都供应、军备保障和社稷安定等问题,所以历朝历代对此都非常重视。丛兰受命后不敢怠慢,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漕运的勘查和整治之中,惩治贪恶,革新陈规,改立条约,疏浚河道,改善河工,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从而使漕运面貌大为改观。为了总结漕务,启示世人,他还“著《漕运录》行于时,从而为后世的漕运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丛兰身居督抚,位高权重,商贾环绕,馈赠不绝,但他不为所动,始终洁身自好,居尘不染。作为督抚重臣,丛兰处处以江山社稷为重,处处以百姓民生为重,为此他不惜触犯皇室,毅然上疏毁佛,为民请命。宫廷为行佛事,拟遣中官刘允,征调舟船“五百余艘,役夫万余人”,以迎取西藏活佛乌斯藏。奉诏后,刘允便以迎佛使为由,巧取豪夺,沿途百姓随即陷入官府的层层盘剥之中,丛兰对此恼恨不已,他一边传令部属,一边上疏宫廷,斥责佛老无益,扰乱民生,恳请止行。刘允不知就里,督办所需,然而丛公却辞而不见,致使刘允迟迟不能成行,不日旨下,允勿遣,沿途百姓从而免遭了一场盘剥劳役之苦。

在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丛兰以其忠贞的节操、无私的奉献、杰出的功勋,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赞誉,赢得了正德皇帝的高度信任,即使宠臣江彬“数有谗言”,亦不能对丛公产生丝毫影响。为了表彰功臣,丛兰以六年考满进阶资德大夫,勋正治上卿,官居一品。

长期的军国生涯,使丛兰心力交瘁,不胜烦劳,再加上人至晚年,思乡之情悠然而生,因此在得知皇上加封的喜报后,即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不待叛军剿灭便已决退休之计。为了褒奖功臣,丛兰归休后,世宗特旨沿途驿站程程迎送,令有司岁给禄米三十六石,舆隶四人,以为常近。时大臣告老还乡,但未有如是之盛者也。为了彰显皇帝优抚老臣之德,地方仕绅特为丛兰所居堂院,取名为“优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