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浙东四先生——刘基(1/1)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先生。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基,在26岁时正式走上仕途,出任江西高安县丞,他刚正不阿,受到了百姓爱戴,同时也得罪了不少地方豪绅,无奈之下又回到了丽水青田,之后又“复出”几次但均告失败。20多年后,刘基才迎来机遇,据《续通鉴》记载,朱元璋也是“三顾茅庐”,方才把刘基请出山的,当时朱元璋的处境和三国时的刘备有几分相似,同样是北边陈友谅势力强大,南边张士诚稳守江浙大片地区,朱元璋兵力最少,又被夹在中间,形势最差。
刘基到底有怎样的开国勋业?朱元璋是如何评价他的老搭档的,他说:“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这段话取自,朱元璋给刘基的《诏御史中丞诰》。前半部分是称许刘基的学问才识的,而在后半部分,是说刘基在打江山的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朱元璋说,你毫不犹豫地来投奔我,一到京陵,就献上时务十八策,你运筹帷幄,定计后先,西灭陈友谅,东剪张仕诚,然后北伐胡元,一统天下。你能陈述嘉谟,我能审而用之,以致能够有我老朱的今日。你所提的建设性建议,都是很有成效的,朱元璋说这番话时,已是天下大定,唯我独尊了。
因为刘基疾恶如仇,得罪了一些奸妄之人,胡惟庸是明初的头号奸妄,刘基和大将徐达等都曾進言太祖勿用其人,胡惟庸因此后来派人散布谣言,说刘基为自己选择了有王气的墓地,以图后荣。朱元璋虽然是个勤奋的君主,但是心胸比不上唐太宗,于是剥夺了刘基的俸禄,刘基被诬陷后不得不到京城请罪,朱元璋没有太多责罪,后来派人护送刘基返乡。据说当时刘基有病,胡惟庸派人曾在刘基药中下毒,回到家乡后,刘基告诉儿子:“如今朝廷应当修德政,减少刑法,可惜如今有胡惟庸当道,讲这些没用,将来胡惟庸败亡之后,太祖会想起我,你要将我的意思奏给皇上。”刘基还说:“如果我的预言不准,才是天下人的福份啊。”一个月后,刘基便死了,终年六十五岁。后来胡惟庸当了宰相,做了许多坏事,直到多年后他逆谋败露,被处死,事实再次证实了刘基预言的准确。
try{ggauto();} catch(ex){}
刘基,死年为65岁,他的体质,长期衰弱多病,四十岁上便已“齿脱头童”,兼有肝、肺疾患,不到60岁,常服的药方便已失灵。尔后,不过是苟延时日而已。且看他《老病叹》:“我身衰朽百病加,年末六十眼已花……肺肝上气如潮涌,旧剂再啜若淋砂。”能够捱得65岁,已颇不易。遭此政治陷害,心情之沉重抑郁可知。加上山高水远,旅途劳顿,于病情更之不利。从京都返回到病死,约莫两匝月,受蛊毒决不会拖得这么久,他的死,不过是油尽灯残罢了。
胡惟庸纵然不智,又何必在行将就木,不与朝政者的身上施以蛊毒,而授人以柄,自找麻烦。刘基死后,胡惟庸完成了朱元璋一直想干而难于措手的“任务”,目的既已达到,三个宰相串演的戏也该结束了。为了把戏演得逼真,需要有人证实是胡惟庸杀害刘基,最佳人选,就看上了在中书省共事的汪广洋,开场白由涂节担任。要除掉胡惟庸灭口,理由就是毒死刘基,汪广洋死后,更容不得胡惟庸再活世上。
因此,在汪广洋死后一个月左右,就以图谋不轨的叛逆大罪杀了胡惟庸,株连受戮达一万五千人,如此心狠手辣的暴行,史所罕见。满朝文武睹此惨状,谁不心惊胆战,噤若寒惮。这样,朱元璋就彻底控制了舆论,胡惟庸毒死刘基的故事,经过精心加工,常人难以察觉破绽。
刘基的文学成就,明人所辑的《诚意伯文集》中,有刘基散文三百二十三篇,诗歌一千一百八十四首,词二百三十三首。《明史·刘基传》评论说,刘基“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刘基的传说是民间文化的一大奇观,民间对刘基的评价也非常高,有句俗语叫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温州文成,设有“刘基故里景区”,它的流布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人物类传说所无法比拟的。凡是汉民族地区都有刘伯温传说流传,就是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流传,甚至波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