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曹国公——李文忠(1/1)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朝开国功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李文忠父亲李贞,世居泗州盱眙县太平乡明光集。从小就养成孝敬长辈、尊重亲友的好习性,为人敦厚勤俭,谦虚谨慎,李贞家境贫寒,住在池河东岸太平集的一个小渔村里,靠打鱼为生,三十岁才娶朱元璋二姐朱佛女为妻,生二子,长失纪,保儿是李贞与朱佛女次子,后举家迁徙至临淮之东乡。元代末季,中原地区像沸腾的开水,喧闹不堪,战乱连连,李贞见乡里有人在广置田产,扩建府宅,不惜花费大量精力,想方设法聚敛财货,就叹息道:“此何时也,乃欲为富家翁耶?”于是捐出自己家中所有资产,杀掉耕牛和小猪,置办酒食,招待乡民,与乡民约定,共同防守瞭望,遇事互相帮助。
过了一不长时间,各地乱兵四起,并攻入李贞家乡境内,当时淮河以东还是元兵驻守,李贞于是带着全家避乱淮东地区,保儿十二岁时,母亲不幸病死,时年三十六岁。从此,保儿与父亲李贞相依为命,辗转浪迹于乱军之中,两年多时间,东躲西藏,朝不保夕,几次濒临死亡。
朱元璋率领大军南下攻下滁阳,得知此消息,保儿跟随父亲李贞赶到滁阳军营,拜见到了舅舅朱元璋,舅甥相见悲喜交加,曾痛哭一场。朱元璋见外甥李保儿虽然衣衫褴褛,两只大眼睛却炯炯有神,长得虎头虎脑,显得特别精神,就十分喜爱,朱元璋从李氏父子口中得知自己二哥、三哥均已不在人世,李氏父子已成为他唯一的亲人,感慨万千,就说:“外甥见舅,如见母也。”说罢,便将他收为养子,改姓朱,取名文忠,并专门延请名师教他读书识字,并告诫文忠说:“一个人虽说不可以不知晓儒家学问,但当今之时,应当多学习弓箭马术等功夫。”朱元璋为笼络人心,还将定远孤儿沐英也收为义子,改姓朱,把朱沐英和朱文忠一起交由妻马氏抚养,舅母马氏待文忠和沐英如同己出,朱元璋同时留李贞做军中留守。
朱文忠天资颖慧,敏而好学,“初令就学,颖悟辄能记忆”,一边刻苦攻读儒学和兵法,一边认真练习武艺,所学知识和技术犹如平素熟悉一般,很快掌握。几年时间,朱文忠就能诗善歌,诚实恭顺如温文雅尔的读书人,又精通武艺,功夫超群,十九岁的朱文忠已经文武双全,样样擅长,尤其偏重武艺,朱元璋决定把他放到军中锻炼,就命朱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自己的亲军,在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又在于潜、昌化击败苗军,骁勇善战在诸将之中首屈一指,初露锋芒。
朱元璋得金陵,以军食供应不足,知府王宗显请求增加田租,老百姓非常反感此事,李文忠知道后,上书请求减少百姓田租额度,朱元璋欣然批准同意。至正二十七年李文忠上书舅舅,请求将母亲“乞归改葬”,得到允许,将母亲之坟还“葬于先陇”“盱眙县灵迹乡冷水涧之原”,然后还军。洪武三年,李文忠打败元将杨思祖,俘获了杨思祖的部众一万六千余人,六月二十日,以平定沙漠诏告天下,元朝残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这一役意义重大,有力地稳定了新生的明朝政权。
李文忠到京城奉献捷报,太祖朱元璋御临奉天门接受大臣使节的朝贺,并随即将李文忠获胜消息书谕李贞,殷切教诲李文忠:“今年正月,保儿帅帅师北征,大获胜利,勇冠三军,威镇塞外。在朕欢欣,于贞可贺。然今既回京,速遣还家省侍,贞当更加多训。勿作非为使满朝称善,岂不伟欤?临书诚祝,想宜知悉。”六月,李文忠返乡,四处寻访,多方打听,在泗州盱眙县寻找到早已失散离世的朱元璋长姐及姐夫王七一的灵榇,因其衣衾棺槨,改葬于本县太平乡段家庄,返回朝廷后据实以告,得知长期音信全无的长姐及姐夫下落,太祖感慨万端,唏嘘不已,六月九日下诏,追封长姐为太原长公主,夫王七一为驸马都尉,同时追封李文忠母亲为陇西长公主。
try{ggauto();} catch(ex){}
太祖为了朝夕都能见到李贞,就赐第于皇城西华门外之津桥,诏李贞住进赐第,太祖经常驾临李府赐宴,太子诸王时往起居,皇亲当中受到如此重视的,没有第二个人能与他相比,令李贞感激不尽,李贞晚年尤折节谦抑,曾说:“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
李文忠解除兵权,闲居家中后,为人恭敬谨慎,在家一论兵法,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宛如一位儒者,太祖十分偏爱他看重他,但是朱元璋对李文忠爱恨交加,在他看来,李文忠的文韬武略是一个隐患,因此总对他怀有戒心。他对待李文忠的做法和李善长一样,给他们很高的荣誉但是不给实权,他让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似乎是发挥了他文武双修的长处,实际上只让他盖房子。
朱元璋一直严禁统兵将领蓄养幕僚,在朱元璋看来,蓄门客和收养义子都是心有大志的表现,而李文忠偏有此好。在浙江时,他用了很多文士作幕僚,杨宪向朱元璋告发,朱元璋一怒之下借故杀了李文忠的幕僚,并将其痛斥一顿。但是李文忠并没有吸取教训,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文忠无所事事,但他却在行军的路程中收养了不少孤儿,史称“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
大明建立后,李文忠又蓄养了很多门客,家中因此宾客很多,李文忠曾以宾客之言,劝说太祖:“人才难得,不想像路边青草割了再生,请陛下多给人开一条自信之路。”希望太祖行仁道,少杀戮,又劝谏太祖征伐日本,甚至说宦官过多,而且这些人多数不认不义,劝明太祖要少接近太监,因此,李文忠屡屡触犯圣旨,引起了朱元璋的猜疑,东征日本与朱元璋睦邻的战略相左,容易给异谋者提供机会,而远离太监的建议则被认为是企图削弱朱元璋的羽翼,李文忠的建议难免遭受谴责,朱元璋曾怒斥李文忠:“你要削弱我的羽翼,是想干什么呢?“朱元璋认为李文忠是一个有大志的人,而他的非份之想表现在大量收纳门客和幕僚上,于是借机下令将李文忠的门客全部杀死。
李文忠因忧惧而患重病,朱元璋亲幸曹国公府邸探视,长时间抚慰李文忠,叮嘱他安心养病,并命淮安侯华云龙之子太医华中亲自去给他护理医治,李文忠久治不愈,最终去世,终年46岁。
朱元璋非常悲伤,数日不能临事,罢朝三日。华中袭父亲之爵淮安侯,朱元璋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全部放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太祖朱元璋亲自写文派遣大臣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有人猜测,李文忠之死,其实是朱元璋暗中授意太医下毒,以解后患。
不过,也有人认为,朱元璋没有毒杀外甥李文忠的必要,李文忠是他一生中除了马皇后外最亲之人,而且早已罢兵在家,与世无争,不再过问政事了,患又何在?朱元璋对李文忠“自幼抚育,视同己子,教以文艺,习以弓马”,曾高度评价自已与李文忠的亲密关系:“以分则君臣也,以亲则舅甥也,以恩则父子也。”褒奖李文忠“惟慎可以奉职,惟勤可以处事,惟公可以律己”,料想也不至于加害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