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汉献帝——刘协(1/1)

刘协,东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汉灵帝中子、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勃海王,徙封陈留王。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大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后董卓、曹操执政,帝为傀儡,后丞相、魏王操薨,子丕嗣,建安二十五年冬十月乙卯,帝逊位,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

在刘协的父亲灵帝在位时,汉帝国就已经风雨飘摇了,黄巾起义撼动了帝国的根基,这场席卷全国的暴乱,让帝国的郡县失去了秩序,到了灵帝驾崩、少帝、献帝分别临朝的那几年,先是宦官矫太后诏,杀掉了大将军何进,后是袁绍等矫诏杀光了宦官,接着董卓胁迫太后废少帝立献帝,董卓把持的中央和关东集团的混战让中央和地方彻底决裂。董卓死后的一段时间内,关东诸侯没人管长安发生了什么,从长安逃出的刘协甚至连粮食都没有,面对着天下割据的事实,他又能拿什么来换取臣子们的效忠呢。而恒、灵二帝时期的两次党锢之祸,让天下“清流”对帝国失去信心,对刘姓皇帝缺乏好感,清流有时候虽然误国,对于落难的皇帝确是雪中送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愿意来勤王的清流,有影响的不过孔融而已。

汉献帝着实狼狈,以往就算再落魄,宫女太监还是前呼后拥几百上前人,可是在东涧大败,死伤不少,黄河争渡几乎全部抛下被李傕杀死,放眼望去,除了白胡子的公卿,就是舞刀弄剑的将军,身边一个可以相信的人都没有。汉献帝就在篱笆墙的草房子中,接受朝臣的拜贺,一些新来护驾的将士,还是第一次见到皇帝,看到皇帝坐在草堆当中,看到据说是司徒、太尉等高官的老头子,颤颤巍巍的下拜行礼,一个个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趴在篱笆上看戏。

在那个乱世之中,依然有个别巨眼英雄,看到了汉献帝的存在价值,当时河北第一谋士谋士沮授,曾经建议袁绍迎奉献帝,“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谁能御之!”可是,袁绍的其他谋士却认为,汉室早就衰败,现在已经是诸侯争霸,强者称王的年代,迎来献帝之后,怎么面对呢,听从皇帝的自己就没有主权了,不听皇帝的,就是违背命令了,那样的话不是反倒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袁绍一听有理,就放弃了迎接汉献帝。

try{ggauto();} catch(ex){}

而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则认为,当时晋文公因为尊奉周襄王,而得到天下诸侯的追随,汉高祖为义帝服丧,而让天下诸侯敬仰,现在如果能够“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荀彧说的没错,汉献帝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看来,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皇权化身,唯有尊奉献帝才能赢得道义上,政治上的优势,可以让曹操和其他仅仅为了各自的地盘而争斗的诸侯划清界限,彰显不同。而有了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全天下的士人,也会纷纷来投,效力朝廷,那样曹操就可以拥有天下最多的人才了,曹操听了大喜,积极谋划迎接汉献帝,汉献帝的困难生活终于可以暂告段落了。

曹丕是魏国的皇帝,历史上是他篡夺了大汉政权,改国号为魏。不过对于亡国之君汉献帝,曹丕还是表现的比较宽容,那就是除了给汉献帝吃好的、喝好的,还让他做山阳公。所谓公是当时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中,公是第一位的,曹丕为何没有杀掉汉献帝,难道他就不怕汉献帝死灰复燃吗?不杀汉献帝,可以通过汉献帝来牵制一些人或事,也就是说,汉献帝还有利用价值。毕竟当时益州的刘备、东吴的孙权一直在散布着对自己不利的言论,杀掉汉献帝,犹如烈火烹油,扩大自己的对立面。

汉献帝曾经给新皇帝曹丕,送来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这样,汉献帝变成了曹丕的老丈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何必要斩草除根,当年曹操为了安抚汉献帝,也为了监视汉献帝,曾经把自己的三个女儿许给汉献帝,其中还有一个女儿做了皇后,如此曹丕又是汉献帝的大舅哥。曹丕杀了汉献帝,自己三个妹妹不久守寡了吗?不管怎样曹丕不杀汉献帝,还在于汉献帝对他的皇位构不成威胁,否则,自然格杀勿论,不过客观上的和平演变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为后面西晋取代曹魏也开了个好头。

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焦作一带的民众为了纪念他,形成了许多有趣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