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具体的渠道(2/2)

易中海以为此事已定下,因为付出代价并为此倾注过时间和精力,如今却发生如此突变让他始料未及。

整晚,易中海与大妈都未能入眠,不断惋惜感叹命运弄人。

第二天,未能带回孩子的老太太,情绪愈发焦急,坚持要求带她去找易中海算账。

在得知详情后,陈生深深震撼,这起复杂的人间百态令他愕然。

易中海预料老妇人家可能会再次登门,他为此请了假准备应对可能的冲突。

果不其然,翌日早,老妇人和她的家人来访。

看到儿子,老妇人痛哭流涕,家中瞬间充满了悲伤气氛,易大妈见状不禁心生怜悯。

尽管协议已在先,但亲身骨肉之痛令人难以释怀,孩子的生母跪地求饶的画面使她深感痛苦,内心难以平静。

双方陷入僵局时,老耳背的老太太站出来建议,既然孩子已被赎回,收养之事就不再强求。

即便心中仍有所遗憾,易中海还是遵照老太太的建议让孩子回归本家。

听完老人的话,易中海只能叹气认命,任由孩子离去。

此刻,闫富贵对陈生提出疑惑:“新年健康排查后,到底哪个易家夫妇是生育障碍?”

陈生以锐利的眼神扫视一眼答道:“都不是单纯的生育障碍,每个人各有难题。”

听闻此言,闫富贵惊讶之余念叨:“原来是这样啊。”

他接着评价:“这孩子离开,想必那贾氏、哑柱与老耳背老太太都很开心吧?”

陈生闻言笑出声,走进房间打理后听见有人敲门,门外是易中海扶着大妈。

见大妈出现状况,陈生快速接过手,帮易中海安抚她,让她入座。

经诊断后告知没有大碍,陈生提议让她回家休养,服药调养。

打完针后,陈生外出抽着烟沉思时,易中海也跟随而出,担心之情难掩。

当他听见情绪的影响,也深深叹一口气,表情写满遗憾和无奈,没有再出声追问。

稍后回到屋内,陈生拔下银针,陪伴易中海及一位大妈走出门去。

来到门口,易中海轻声道:“小陈,真的谢谢你。\

陈生嘴角微笑着轻松道:“别这么说,我们都是邻居嘛。\

事实上,陈生明白为何易中海在社区和工厂都有好名声。

即使有人质疑他的诚意,但如果这股热情能够持续一生,那份真情也值得尊重。

若是抛却养子之事不谈,易中海确是个善人。

这不是替他说好话,只说邻里关系他处理尚可,唯独对于“傻柱”

的态度过于精打细算,这一点上,陈生不得不承认他的考量过深。

未曾预料,这场关于收养孩子的 ,不仅令大妈病倒在床,也让易中海的身体状况随之恶化。

“易中海一心要收留野孩子,结果还不是让孩子给送回来了,这算怎么回事。”

贾张氏在家里趾高气扬地讽刺道。

“看吧,就那样克星缠身,注定倒霉,我才不管他们的死活呢。”

她说得理直气壮。

面对此境,贾东旭似乎也无可奈何,“妈妈,我留下来照顾就好了,淮茹就留在家看着孩子。”

他对母亲的态度有些疲惫但不失孝心。

“不错,你就休息两天,好好照顾师父。”

寡妇心思虽有些古怪,可精明得很。

最终,只有贾东旭单独来到了易家。

他对易中海收养孩子的事情抱有一定的不满,但毕竟他只是一个徒儿,没有资格发表意见。

内心或许也有埋怨,师傅行事隐秘至极,却最终还得由他来收尾,这种感觉贾东旭多少觉得自己像是替师父收拾烂摊子。

“师父,你好点了吗?”

一大早贾东旭曾过来探视过一次,以往都是两人一块儿上班,今日却不见师父出门。

因为夜里服了药,大妈仍未醒来,两个病人一起沉睡了太久。

当贾东旭走近发现易中海的不适时,连忙唤醒了一大妈。

“快找小陈过来。”

大妈急匆匆地催促他,要他速去后院叫上陈生。

然而,此时的陈生已出了门。

无计可施的贾东旭只能奔向外面的药堂,请了位医师上门诊治。

等待回来已半小时后,这时易中海精神也略见好转。

医生检查一番后开出两副药便离开了。

于是,易中海在家休养了三四天。

贾东旭主动请假在家,帮助大妈熬药、烧煮食物。

进入第三天,易中海的情况显着改善,于是贾东旭得以返工。

临行之际,他特地提醒妻子秦淮茹中午来帮忙烹调,而孩子的看护则交给了贾张氏。

不过,贾张氏在场,一家三口最后还是决定在易家进食。

对此,贾张氏心里清楚地懂得如何迎合易家夫妇的想法,她的举止愈发自如。

等到贾东旭下了班,易家也来了几个跟师关系不错的同事看望。

当晚,陈生回家后,贾东旭找到了他。

“兄弟,抽空么?”

贾东旭礼貌相询。

陈生此刻已回过家,应声道:“正好有点时间。”

“还得请你帮忙,再看看我师父吧。”

贾东旭请求说。

陈生不禁琢磨,这个贾东旭的所谓孝顺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表面功夫?这令他有些难以判断。

也难怪,即使贾东旭离世后,易中海依旧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甚至寄望于神秘棒槌的魔力。

来到易家,经过一番体检后,陈生确认道:“没事了,大妈身体状况绝佳,恢复得很好。”

他观察到,如今的易夫妇对待贾东旭如亲子一般呵护备至。

易家夫妇或许考虑不再涉足收养之事,反而将全部关爱投向贾东旭,盼他能健康长寿直至老去。

即使已步入新时代,徒弟如子的传统思想并非转眼间就能摒弃,尤其是在像易中海这样曾亲身经历国建前期的老一辈心中。

然而,这次事件似乎表明,贾东旭可能是深思熟虑,也或许是贾张氏或秦淮茹暗中推波助澜,现在大院的舆论普遍转向赞扬贾东旭。

陈生刚回到易宅,许大茂立刻登门拜访。

他声音压低、神情亢奋:“怎样?我听说易中海要不行了?瞧瞧,今日许多人专程去探望。”

听到这里,陈生微微皱眉心想,这消息究竟是从何而来,恐怕是你自己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