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最应景儿的词:哼(2/2)

连他都这般对待王福林,其他人对他又会是怎样的态度?

不过王福林绝对想不到这个。

如果他心思缜密一点,也就不会接连闹脾气惹事情,都选了牵连整个餐车组绩效的大事件。

try{ggauto();} catch(ex){}

王福林,本就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人罢了。

唐根生上工的时间是六点多。

比规定的19点25分之前提前了一个多小时。

第一次执行轮值制,唐根生为保险起见,也是提前过来查遗补缺。

“出版总署编译局临时加了个9人小组,有六位都是魔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同志,我临时加了点备菜,小孙还多带回来两坛子花雕酒……”

何大明把一张纸递给唐根生。

上面写的是六种食材。

唐根生看了一眼,夸赞道:“行啊,老何,上海本帮菜你也挺了解嘛~”

“可不敢这么说,之前我有个朋友是无锡人。”

上海本帮菜以红烧、生煸见长,其吸取了苏州、宁波、无锡等地方菜特点,融合十六帮别的烹调技艺,还兼及西菜、西点之法,造就了上海菜品种多样、别具一格的独特特色。

50年代的火车餐车主打食知家味,宾至如归。

既然有魔都的客人,菜单里加几道魔都菜即可,倒也不必要非把十几、几十道魔都菜都搬上来。

“沪江排骨、八宝鸭、再来一道猪油百果松糕,老何,你也来两道菜?虾子大乌参和桂花肉?”

唐根生扫了一圈,笑着对何大明问。

何大明顿时面露喜色,他选材时心里念叨的也恰好就是这两道。

而唐根生刚才说的两道,排骨本就是之前厘定菜单就有的食材,八宝鸭也是如此。

何大明猜测所谓‘八宝鸭’大概率便是采用了‘八宝鸡’的做法烹饪而来。

唐根生年纪轻轻却心细如发,精通人情世故,这样惊才绝艳之人,绝对能乘风化龙,出人头地。

可笑王福林为了个餐车长的名头竟然跟他对着干,何其眼瞎。

凭良心说,像唐根生这样的青年俊杰,何大明这辈子还没遇到几个。

“好,那我就不谦让了。”

“好好露一手,让魔都的同志也瞧瞧咱京城大厨的手艺。”

唐根生刚才扫了一圈就发现了王福林。

念头飞快闪了两圈便敲定了‘针对性作战方略’。

何大明换了两道菜,之前的两道菜,便由刘学军帮何大明承接过去。

“王师傅负责白案、咸菜和熬兑大米稀饭,这次一定要精细些,虽然面粉和咸菜疙瘩不少,咱也尽可能不要浪费,毕竟这都是属于人民的财产,由不得我们糟蹋。”

唐根生喊老何、老刘,到了王福林则是‘王师傅’,说完了还要补充两句。

这可不是夹枪带棒,而是明晃晃的抡大锤。

“哼。”

王福林有苦自吃,无言以对。

这时候要是夸口自己绝对没问题,也是丢人,有可能还会被唐根生当众再次挤兑,形成二次伤害。

所谓白案,就是蒸馒头,还得是馒头不够的时候才会启用。

熬兑大米稀饭重点在于兑,而不是熬。

就是兑上水,再轱辘几分钟而已。

最后的凉拌小咸菜……

不提也罢。

王福林感受到了餐车组许多道目光,他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但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除了说活该,也没有其他应景的词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