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血战喜峰口(1/2)

第667章喜峰口

朱慎锥起事之前就对全盘进行了谋划和预判,而且最好的,最坏的情况都考虑过,其中自然也不会忽略辽东的皇太极举动。

而且他起事同时,土默特各部也没闲着,在朱慎锥的提前安排下几乎是同时出兵,摆出一副要攻打大明的姿态,以压制住九边边军,尤其是宣府和大同两地,预防边军在这种情况下勤王京师。

除去土默特,就连察哈尔各部也没闲着,别忘了之前草原一战察哈尔各部首领被俘者不少,后来朱慎锥虽陆续把这些人放归,但却索要了质子,此外还在察哈尔各部埋下了眼线,以随时监视察哈尔各部的一举一动。

皇太极这一次要故伎重演再进攻大明,察哈尔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而且打仗也不是一拥而上,行军和打仗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大战役,将领的安排,兵力的调动,谁打先锋谁打配合,又谁迂回,谁负责后勤等等都不是小事。

皇太极选择在白马川集结,其目的就是为了做好战前的准备,而他最终突破的方向却不在白马川以南,而是白马川的东边,也就是喜峰口位置。上一次己巳之变,皇太极的突破口也是喜峰口,并非喜峰口区域防御薄弱,而是因为地形的问题。

喜峰口关隘险要,易守难攻,可问题在于喜峰口的北边是一片平原,而这片平原利于大部队展开,能够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皇太极才选择了喜峰口,而在历史上的三百年后,小日子也是从喜峰口意图打进长城占据华北,可惜被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杀得胆战心惊,最终没能成功。

皇太极的前锋刚进蒙古,察哈尔这边就得到了消息,毕竟察哈尔虽属于皇太极的控制区域,察哈尔各部也投靠了大清,可不管怎么说蒙古人还是有一定自主权的,为了安抚蒙古各部,同时也是拉蒙古各部出兵协助八旗一起攻打大明,皇太极不可能一声招呼就不打跑来察哈尔,要不然察哈尔的蒙古人还以为皇太极带兵是来灭了他们的呢。

所以皇太极提前通知了察哈尔各部,也提出让察哈尔各部和上次一样跟随八旗进攻大明。这样一来,朱慎锥在察哈尔的眼线如何不知?利用海东青传信,很快消息就到了朱慎锥的手里,这才有王晋武领兵赶赴遵化的安排发生。

王晋武的速度很快,他从出兵到到达遵化只有短短两日而已,抵达遵化后王晋武片刻都没耽搁就着手查看边关情况,布置防线。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王晋武没想到蓟州镇的情况如此糟糕,作为九边之一的蓟州镇按理说是大明重镇,在辽东战事开之前,蓟州镇是大明九边中最强的一个镇,其兵力在永乐时期定额是八万五千人,而鼎盛时期超过了十三万人。

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就曾经是蓟州镇总兵,在此驻守时间长达数十年。而在浑河一战全军覆没的浙军原本也是蓟州镇的中坚,可如今的蓟州镇早就不是当年的蓟州镇了,随着天启年间朝廷不断抽调蓟州镇的兵力支援辽东,再加上战场上的消耗,现在蓟州镇完全就是一个空架子。

长达几百里的防线上,蓟州镇全部兵力加起来居然只有区区七千多人,而且这些人中老弱病残占了一大部分,大半驻守在各关隘、烽火台处,每处仅几人或者十几人,剩余部分算是机动力量,可这么长的防线,再加上蓟州镇的兵力严重不足,就算有这样的布置根本就和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还不算,因为之前皇太极已经打过一次了,走的时候把各处的关隘破坏的一塌糊涂,朝廷这两年又没有拨款修缮,原本坚固的防御眼下已成了残墙断壁。

靠这样的关隘,虽有天险之利,可要挡住皇太极并不容易。别忘了皇太极这一次出兵可是号称三十万大军,虽然实际上八旗只有十一万人,可在拉拢了科尔沁和察哈尔各部后,联合皇太极加入军中的蒙古人已达到了三万多人,也就是说皇太极的总兵力已达到了近十五万之巨,而王晋武手上的部队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多人。

双方的实力比几乎是三比一,王晋武是后者的一,皇太极是三。

三倍弱于敌,而且还是同八旗这样的精锐部队作战,王晋武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负担尤其重,尤其是王晋武的直属部队只不过两万人,其中真正能打的是他的四千新军和三千骑兵,剩下来的都是从京营整编过来的顺天军,顺天军的建成只有仅仅一个多月,虽然盔甲军械不缺,可要论战斗力只能说勉强,这些人跟着主力后面打打顺风仗还马马虎虎,让他们直接上阵苦战根本就是不成。

try{ggauto();} catch(ex){}

可再不行,这毕竟是军队,总比老百姓组成的流寇要好许多。此外就是从山东即将赶来的山东军和原东江镇的部队,这两支军队由李信统帅,总兵力七千五百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