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秦国守藏室(1/2)

秦国守藏室,即秦国的国家图书馆,用的还都是竹简。

这里储存着自春秋以来,秦国历代藏书文献,上百个架子摆满了厚厚的竹简。

守藏室吏告诉易承,这里摆放的大多数竹简,记录的都是秦国国史,自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秦,即大骆之族所居的天水之地开始。

中间有周幽王被西戎所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重修了一次。

至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再次重修。

春秋穆公灭西戎十二国,开辟国土千余里时又重修一次,共三次重修整理,直到现在,才有秦国守藏室今日之规模。

望着满架子的竹简,易承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如果是一名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一定会欣喜若狂,看着这些绝对无法流传后世的史学记录,流下狂热而激动的泪水。

可这些对于易承这个历史爱好者就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了,他对历史虽然感兴趣,但绝对没有到主动去严谨研究的程度。

大多数时候,他看历史,只是图个乐子,对于研究先秦历史,他并不感兴趣。

好在他现在够无聊,加上习惯了现代人信息爆炸的阅读习惯,他翻阅竹简的速度也是相当迅速。

“那就开始吧,先把这些竹简全都翻阅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张家的蛛丝马迹。”易承捋了捋袖子,一头钻进了庞大的书架之中。

......

虽然已经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近四十年,可易承依旧还不能习惯这个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文章断句的世界,很多时候,那些竹简上成段成段刻写的东西,他都完全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好在他不求甚解,只求速读,他翻阅的倒是不累,只是苦了四名负责给他搬书运书的小厮,他们需要不停的给易承搬来一卷卷厚重的竹简,放在他的案头。

如果搬运的时间顺序错了,还要遭到易承的呵斥。

先秦之时,学富五车,即可被称作学识渊博,而真正大量阅读竹简之后的易承,觉得学富五车简直就是个笑话。

一筒竹简,最多不过三百余字,装车的话,照这个时代的马车,满打满算,也不过一车装一千筒,那一车最多也就三十万字,五车便是一百五十万字。

这在古代那种书籍有限,得书不易的情况下,确实算是很高的阅读量,可对于一个后世人来说,随随便便看两本名著,基本就达到了这个阅读量,更别说还有多年的义务教育需要阅读的书籍。

因为制作竹简不易,古人写书还尽可能的缩略简写,这对于一个习惯于白话文阅读的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