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官爵不易(1/2)

南阳,也是一片丰收景象。

宛城东南,水河畔一处民屯据点。

这里是刘备经营南阳时收揽流民、山民所建,所任用头目也多是山野流民团的小帅。

这处据点正在纳粮,负责这里的屯将麾下只有百余户,名叫侯音。

只有十七岁,但也是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他引着十几个青壮围着收粮官,仔细盯着装船的每一袋新稻谷。

丹水漕运的兴起已有三年,麻袋规格已趋于统一,一袋稻谷就两石。

今年丰收,但郡里征收三成,还有三成要运往南乡,本地只能留下四成。

四成余粮,也就勉强够他们吃到明年四月或五月。

这比今年好,今年从三月时就只能依靠鱼虾、野菜果腹。

侯音见运来的粮食装满额定数量后还能剩下一车半,不由长松一口气,脸上也洋溢笑容。

粮官也只是多看了几眼那些额外准备的粮食,就对侯音说:“不要觉得心疼,没有幕府,你们什么也剩不下。明年水堰修成,播种田地更多,若是丰收,还是收这么多粮食。”

侯音闻言惊喜:“上官是说今后本屯定额缴粮?”

周围人也跟着激动起来,定额缴粮,生产积极性自然高涨。

粮官皱眉,还是耐心解释:“我也是听郡里是这样说的,新来的段公有激励民屯之意。大约十月左右,他会从幕府申请牛马分配各屯,明年定是个好年。”

这一切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战争不会波及南阳本土。

田地十五税一,还是三十税一,其实都只是流于表面。

你朝廷正税收的少,地方摊派、压榨可不会少。

侯音闻言却是相信了,段煨是什么人?

当年董卓麾下各将,就段煨最善屯田,自己带兵修缮水利施行军屯,还引导流民屯田。

以段煨在幕府的威望,想要申请两三千匹牛马,那肯定不算什么难事。

也就幕府可以这么大手笔的给各处分发牛马畜力,侯音对此深信不疑。

粮官还急着顺河而下去另一处民屯据点收粮,督促侯音在账册上签字后,转身登船就走。

侯音站在岸边看南下的运船渐渐远去,不由双手叉腰。

如果明年依旧是收这么多,那后年家家都能有些余粮,也就可以扩大桑麻种植,衣食自足之余,还能养一些鸡鸭鹅。

南阳的冬季也是很冷的,关中现在冬季流行穿禽鸟羽绒填充的衣袍,对此侯音也很是向往。

能吃饱,冬天不受冻,也没有敌兵来抄掠、杀戮,这种生活对侯音来说是一种太平盛世才有的幸福生活。

他生于黄巾之乱,对父老口中帝乡南阳的往昔荣光缺乏了解和认知,他只知道宛城很大,无法想象当年宛城内外、近郊曾经能生活十几万人。

此处下游,东岸水支流的唐河两岸。

孙权也在这里军屯,也有征粮官督率船队来收取粮食。

军屯有军事戍守、协同出征的义务,因此可以留下一半粮食;三成给幕府,两成归郡府调度,这需要调度的粮食不急着征集,到使用时才会提调。

南阳如今地广人稀,各处军屯、民屯都沿着河渠建设。

除非极端暴雨,否则就近取水灌溉,能省去很多人力。

因而南阳明年施政的主调就是修缮水利,迁徙部分民屯、军屯。

孙权看着船上搬下一捆捆的麻袋,又将他的粮食一袋袋装满运到船上封存,这让孙权心如刀绞。

长这么大,这还是他第一次被人收税。

可能是他的出身不好,来这里的粮官始终板着脸,不与孙权交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