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两个罗马(1/2)
在当时特殊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之下,阿尔伯特亲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造奇观!
他的思路是此时英国经济下行严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所以造成了农产品的滞销,从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此时的英国国民需要重新提振士气,一座巨大且宏伟的奇观正是此时所需要的。
事实上阿尔伯特亲王的思路有些类似于以工代赈和刺激内需两种手法的结合体。
这确实是此时英国最需要的,如果按照历史相同的轨迹发展,那么在1851年首次万国工业博览会上英国人将再次一鸣惊人。
不过此时的时间线已经被弗兰茨弄得千疮百孔,同样的选择之下将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果。
阿尔伯特亲王为了完成他的伟大构想,他开始向社会征集设计方案,其中一份独特的方案吸引了他。
这便是由历史上着名的建筑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创作的水晶宫,然而就连约瑟夫帕克斯顿自己都不知道未来他们修建水晶宫的材料会来自奥地利....
历史上本应该发生在英国的玻璃工业产业革命并没有发生,因为弗兰茨抢先一步让玻璃产业革命发生在了波西米亚。
而玻璃制造业的产业革命的革新其实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大规模玻璃生产是无法停下来的,一旦停止再次重启就会付出极大成本,有点类似于高炉炼钢。
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反之规模越小、间隔越久成本越高。
此外更重要的是原本历史上德意志地区是英国人的主要倾销地之一,不过由于奥地利帝国加入了德意志关税同盟,而弗兰茨又干掉了那些不愿意改革,不愿意联合的小作坊。
于是乎德意志地区直接成了奥地利帝国的后花园,再加上民族主义兴起,抵制英国货又成了政治正确。
除此之外奥地利帝国地处中欧,本身辐射范围就非常大,再加上与俄国的盟友关系,以及和奥斯曼人若即若离的关系,奥地利帝国的商品在原本英国人的海外市场中横行无忌。
同时奥地利帝国还是此时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走私国,无论是法国、美国、巴西、中美洲、还是印度、南洋、甚至就连英国本土都能看到奥地利帝国的走私货。
所以奥地利帝国的玻璃工业可以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而英国人由于市场萎缩陷入到了利润不断降低规模不断萎缩的恶行循环。
现在被滚雪球的反而成了英国人,他们的表现并不比历史上奥地利的那些小作坊好多少。
哪怕是罗伯特皮尔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由政府出面向玻璃工业发放低息贷款也没多大效果。
到了约翰罗素时代,随着大量玻璃厂倒闭,他便停止了这项亏本生意。
再加上此时的经济危机,这种赔钱的行业自然是被第一个抛弃的。
伦敦,白厅。
约翰罗素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扶额发呆。
“那么大一支舰队怎么就说失踪就失踪了?”
他无法理解这个问题,好心的海军大臣告诉他。
try{ggauto();} catch(ex){}
“地中海舰队的规模虽然很大,但是相比整个地中海来说就像是一条河中的一滴水。”
“那他们有没有可能迷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