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班门弄斧(1/2)

永嘉帝这回惩处李婕妤,是秋夕当夜就发了圣旨,一夜都没有等。

李婕妤再怎么求情,都没有用处。

大概也是忘了,永嘉帝警告过她,给她下过通牒。可这些妃嫔,又都时常忘了永嘉帝是个怎样的人,总以为自己可以是特例。

李婕妤一夕之间,消失在宫中,在后宫闹得轰轰烈烈,但这个人,已经被送去了皇陵。

不过再轰轰烈烈,也只是在皇城里热闹,出了这皇城,并没多少人知道这些皇家秘事。

倒是八月中旬,定国公府的世子和世子夫人和离,才是闹得满城皆知。

严守御等不来石秋芜主动跟家中长辈说要和离,便在秋夕前夜,将他们石家做的丑事在国公爷面前捅破。

如此一来,石秋芜便再也没有了后路,只能答应了这和离,在和离书上签了字。

虽说丑事捅破了,但依旧是走和离的路,可石家的丑事,早就闹得满府里皆知了。

石秋芜自知理亏,在一众妯娌中,也抬不起头来,灰不溜秋的带着自己的嫁妆,出了国公府,回了晋地老家。

秦柳瑟听到这个消息时,如果震惊的程度能形容,那便是如同六月天下雪一样让她意外,没想到严守御居然与石秋芜和离了。

而且更让她震惊的是,过不得几日,便传来严守御要续弦的消息。

这续弦的对象是谁?不用想也知道。

但当秦柳瑟听了坊间的传闻,那讶异程度,又如同看到西边升起了太阳。

说是严守御严将军在西北时受了重伤,被边疆民女所救,日久生情,便成了大将军在西北的女人。

由此那民女也是命好,正好碰到了世子与世子夫人和离。

如今严守御身旁空缺,便娶了她,这传来传去,可又成了京城一段佳话了。

因着本朝民风开化,边塞地区说亲难,许多边塞富贵人家娶普通人家,只要夫家愿意撑着,却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只会赞扬这位公子,着实是有情有义,没有嫌弃娘子的家世。

别人不知道,秦柳瑟可知道的一清二楚,不知这元酒儿,怎么就成了边疆民女了,还救了严守御。

这一听,就知道里头有文章。

而且秦柳瑟琢磨着,总觉得这件事里头,永嘉帝约莫是出了很大的劲。

果不其然,这回跑去问永嘉帝,他倒是一点都不隐瞒。

石秋芜娘家的事情,自然是永嘉帝捅破给严守御的,秋后算账已然箭在弦上。

不过他也答应了严守御,不会对石秋芜如何重罚,到底一日夫妻百日恩,严守御还替她求了情。

以免家中小小世子没了生母,总归让石家吃了好处的男子出来扛事儿,石秋芜虽和离了,但留着名声,还能再论亲事。

而元酒儿,能以边疆民女的身份成为严守御的续弦,自然也有永嘉帝的功劳。

不然这元酒儿的身份,可没有人背书。

“皇上,那元酒儿生的儿子,可怎么带进府里啊?”秦柳瑟是琢磨着,元酒儿这般未婚,便有了和严守御的孩子,这么带进去,岂非名声不太好,总不能记作外生子吧。

永嘉帝却笑道,“这不是问题。”

在边疆地区,这种事情也有的是。

而严守御,又是常年驻扎在西北的将军,为国效力,便是效仿边疆的民俗风气,传出去也不丢人。

却说,这是因着边疆民风更开化,许多边塞儿女,并不看重那一纸婚书,有的人嫌麻烦,还真就是先请了客,生米煮成熟饭再去官府写婚书。

而这也是因着边疆地区人员混杂,时不时动荡不安,有的人家中,并无长辈无兄弟,早已不知战死或是飘零何处。

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孤家寡人多的是。

这什么三书六聘,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边疆压根是很难做到的。

也只有中原地区,富庶些的地区,才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是以,便有些看对了眼的男男女女,先生米煮成熟饭,也不用办婚席,直接找个年长者见证一下,便算是夫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