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孩子们的教育(1/2)
厚古薄今,是很多人讨论事情时候的状态。
很多人不喜,觉得不客观,古今面对的条件不同,想当然的厚古薄今不可取。
也有很多人很执着,我厚古薄今怎么了?古人就别相信什么后人的智慧,因为后人也这么想的!
说不清对错,反正各有各的道理。
但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有一种特殊的“厚古薄今”,因为“正确的引导”这个条件是客观存在的。
先说结论,90年代考上大学就是比波波后来考上大学牛逼!
前面从参考人数、录取人数方面说过这个问题。
现在呢,说的是另外一个方面,整个家庭,或者家族受教育的程度。
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超级大的。
四儿考大学,家里没人能帮上忙,陈林的高中肄业就算是最顶天的了。
这辈子也是着重生的陈林才算艰难的成功。
波波考大学的时候呢,其实整体情况和四儿差不多。
非常巧,学历天花板还是陈林,可惜是个不会引导的陈林。
但从整体对比下来,90年代的家庭单位受教育程度,是肯定比不上波波那会儿的。
所以90年代,作为全村的希望考上大学,肯定比二十一世纪10年代作为全家的希望考上大学更牛逼。
其中有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正确引导,是相当关键的因素。
四儿和波波的情况,刚好证明这一点。
两个人考大学虽然跨度超过二十年,难度降低了无数辈。
如果没有陈林这个变量,两个人的结局其实差不了太多(读三本和没读差不多)。
拐弯抹角说这么多,除了证明厚古薄今之外,最重要的是,陈林无意间做到了另一个事。
两个陈家出了一个大学生,从此两个陈家的读书人,考上大学的希望就更大了!
陈林和四儿,以后都能对家里的后辈进行正确的引导了。
因为家里有人考上过大学和没考上过大学,在经验上,那是天差地别的!
上辈子波波考大学,整个过程,陈林全家包括波波,都没听说过985和211这个概念。
过去过来就是一本二本三本重本,这就是这个家庭的极限了。
这放在后世是很难想象的,2011年啊!连985和211的概念都没听过,这样的家庭,波波考了三本都算运气!
所以整个高中,波波不管前期多牛,后期不能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任性选择分科,最后考大学失败,都是早已注定的。
“以后家里的小龟儿子些,都要以四儿为榜样了,条件我们给足,读不出来还敢有怨言,那就该挨锤了!”
既然说起了四儿,而且眼看锅要甩自己身上,那陈林只能转移话题了。
“就是,全都整到县里了,条件好那么多,还敢读不好书,脚杆都要打断!”
思华看起来恢复得挺好,说狠话都气势足足的。
“老婆你莫激动,这个读书还是看天赋的,我们给他们好的条件,是我们当家长的本分,只要专心学了,然后没学坏,成绩好不好我们随缘好吧?”
陈林那是相当的敏感,思华这架势他一看就不对。
我辛辛苦苦给你这么好的条件,我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必须学好,不学好就是对不起我!
这个逻辑陈林眨眼睛就反应过来了。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