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溶洞(1/2)

县里很穷,穷在没什么资源,汪镇这边有点矿,但满足不了偌大一个县的发展需求。

要是真有很多矿产资源,也不至于到后世4202年还没有一条铁路过境。

除此之外,县里的旅游资源就更是匮乏,全县大体丘陵地貌,高的土包就思华老家江家沟的雨台山那种,海拔可能有个好几十米吧。

唯一有点山的地方就在汪镇的穷山沟里了,但也属于不值一提那种,没有开发的必要。

县里后世能在路上打褐色招牌的旅游资源,全是人文景观。

黑龙水库算一个,大佛算一个,飞泉山的跨鳌寺算一个,还有一个就要等到2000年后才建好的天梯。

天梯就是找一座山,从山脚向山顶修梯子,然后在山顶建个广场,2020年以后呢还补了一个玻璃栈道。

这就是县里全部能拿得出手的旅游资源了。

想想都可怜。

但再想想可能还有不少地方还不如县里呢,至少县里人口挺多,也能寥表慰藉。

但其实汪镇还是有一处自然景观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被开发,哪怕在作者码字的现在,都没听到过一丝一毫的消息。

这处景观离陈林老家很近,就在他家院子所在山头右斜对面的山头后面。

陈林在大年初四为兄弟姐妹们准备的活动地点就在这个位置。

汪镇这边是喀斯特地貌,就全是石头山,表面看着有土,挖下去就全是石头,大部分是石灰岩,所以汪镇水泥厂好几个。

但这种地貌往往会有一种自然景观产生,那就是地下溶洞。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以上是作者偷懒找的百科,目的是为了说明陈林家对面出现一个溶洞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今天把小孩留在家了,就是因为这个地方还是有一些危险性,但十多岁的时候我和堂兄弟些去过几次了,也不是很危险。”

“但胆子小的就不要一路了,黑黢黢的,全程需要手电筒。”

陈林不说还好,说了大家就更好奇了,纷纷表示想去,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啊。

于是全体出发,入口在这座山头后面的半山腰,路还不好走,好在是冬天,不然植被茂盛后,就更难了,可能连入口都找不到。

从入口进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为目前这真就是自然得不能更自然的自然景观了,必须小心翼翼的慢慢来。

所以某些毫无经验的驴友啥准备都不做,听了某些APP的宣传就敢直接上,真的是视自己的生命为儿戏。

“都把电筒打开哦,现在条件好了,以前我们都是打火把的,也可以注意脚下,可能会捡到好东西哦!”

陈林跟个导游似的开始介绍,他说的好东西就是铜钱。

上辈子80年代跟堂兄弟们进来,捡到后还没多想,只觉得赚了。

后世想明白了,这里可能有墓,入口说不准就是盗洞,只不过日晒雨淋久了就扩大了,普通人也能直接进。

众人闻言,瞬间冲淡了内心的那一点点恐惧,开始左顾右盼。

进入后是一个窄窄的通道,漆黑一片,在这种纯黑的环境中,90年代的手电也感觉作用有限,好在电筒够多。

再走十来分钟,通道就变宽了,甚至还出现岔路口。

陈林记忆中该走哪边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有的路口进去是死路,还得往回走,现在想来可能是墓室。

但陈林敢带大家来,肯定是有思路的。

果然,在其中一个路口边看到了一堆小石头,大小均匀,一看就是人为摆的。

这是陈林和他的堂兄弟们留下的记号。

“走这边,再逛一会儿我们就回了。”

陈林也不敢让大家待太久,十来岁毛头小子什么都不怕,但现在肯定有所长进。

虽然可能长进也不太多,不然也不会心理年龄快六十了还带着兄弟们来冒险。

“安?这个洞只有这么点长么,再逛一会儿就逛完了?”东东问得略显着急,不是,今天的快乐这么短暂的么?还不如昨天的钓鱼!

“长倒是长,朱朱家在宝镇晓得吧,上次接亲去的水泥厂那边,下面有座桥记得吧,那条河叫漏兜河,这洞子可以走到那边!”陈林随口说道。

东东闻言彻底兴奋了,两眼冒光:“那走啊!这么远,肯定一路很巴适,探险啊!”

陈林闻言彻底无语了:

“探个锤子,至少十多二十公里,又没开发的,谁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有些地方我们小时候都只能趴着一个一个钻过去,现在根本过不了的!”

连长听了陈林的话,赶紧出来反对东东:“那就走一会儿就回去!陈林说得有道理,东东,你现在是当老汉儿的人了哈!”

随着连长发话,众人都开始劝,东东只能满脸遗憾的服从大家的意见。

众人继续前行,通道越来越宽,给人的感觉也越来越潮湿,隐隐约约还能听到流水声。

try{ggauto();} catch(ex){}

手电筒的光照在墙壁上,能看到典型的溶洞特征,钟乳石遍布,墙壁也是蜡烛融化的样子,看起来湿漉漉的。

和后世网络上看过的开发好的溶洞不同,没有五彩斑斓的灯光照射,在手电筒的光照下,显现出和汪镇土地差不多的淡土黄色。

没走多远陈林就带着大家打道回府了,东东满脸哀怨。

陈林等人看不下去了,回到岔路口的时候,又去看了看几个通向死路的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