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太空战理念变化(1/2)

第348章太空战理念变化

大屏幕里的信息同步显示,这一看,众人才发现,原来此枚炮弹的外壳材料与抗冲击结构是用1号金属制成的。

内置一枚原子弹作为引信,主要爆炸力量是一枚氢弹。1号金属材料外壳被做成了多孔状,以此来释放氢弹爆炸的能量。

原来如此!

众人心中了然。

他们都明白,纵然只是一颗陨石从行星轨道上在引力作用下坠入地面,都会引起超强的冲击能量,如果是一般金属,在撞击地面的那一刻,那超强的冲量就足以将其融成液体。

如此,绝对不可能起到钻地爆炸的效果,唯有1号金属材料才能担得起此等冲击力。

而他们想不到的是,这种形式的电磁轨道炮炮弹,原本人类是没有的。可以说,它是因为开矿的要求,才被设计出来的。

按照军方的观点,这种炮弹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电磁轨道炮的战斗部变得更多样化了,甚至可以再进一步,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种穿透战舰装甲的穿甲弹。

这并非意想,实际上武器设计部门在设计这款行星轨道钻地弹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讨论和初步设计。

他们的想法是,根据地球时代的穿甲弹结构进行升级设计,把电磁轨道炮的穿甲弹战斗部中,漏斗状结构材料,换成1号金属,然后把战斗部中的‘弹药’换成氢弹,如此就可以将原本穿甲弹的破甲金属射流,变成氢弹高热能射流。

目的是用超强高温,瞬间将战舰装甲融化掉。

不过刚开始,他们就遇到了一个难点,那就是1号合金的熔点1.5亿摄氏度,而此种穿甲弹的设计初衷也不是为了穿透普通装甲,而是穿透同样以1号合金座位装甲的战舰外壳。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众所知周氢弹的核心根据当量的不同可以达到1~10亿度高温不等,因此如果直接用1号合金作为漏洞状反射射流结构放置在爆炸核心,那么还不等射流被漏洞状结构集中反射,1号合金材料自己就先融化了。

用2号合金作为反射集中高温射流的结构,然后再合理设计战斗部氢弹当量倒是可以,但人类觉得用2号合金作为炮弹实在太浪费。

因此,目前武器设计部门还在研究这种穿甲弹的合理结构,主要是在实验和调整反射射流的漏斗结构和氢弹爆炸核心的距离,以及适当的爆炸当量。

主要思想是,把控距离,确保氢弹爆炸的核心热量接触以1号金属材料作为漏斗状反射结构的时候,温度在1.5亿摄氏度以下,而反射后的氢弹高温射流尖端能量温度,要超过1.5亿摄氏度,如此才能确保这种穿甲弹在集中战舰装甲的时候,能够将装甲瞬间烧穿。

其实在将1号合金材料制造工艺卖给耐尔文明之后,武器设计部门就有了这方面研究的意向,因为他们觉得二级文明战舰有磁场护盾的情况下,阳电子炮的打击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在双方战舰装甲都很强的情况下,阳电子炮一时半会破不了磁场护盾的防,而常规的激光武器又无法烧穿战舰装甲,这种时候,电磁轨道炮自然就变成了战争的主力。

可是电磁轨道炮炮弹速度太慢了,很难适应15~20光秒距离尺度上的太空战,所以想要发挥电磁轨道炮的真正威力,就得凑得更近。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