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铸币权的争夺 八(2/2)

“也有道理!”

“不过有一说一,大将军可干的比太师好多了,太师在的时候,就知道欺负自己人,打不过外人,被关东那群人欺负的够呛的,咱们大将军年轻归年轻,打仗那是杠杠的!”

“打仗的事情我不懂,我就觉得,大将军在,大家都踏实很多了,就咱们长安城来说,自从大将军铁血整肃之后,那治安好很多了,百姓起码能够安居乐业!”

try{ggauto();} catch(ex){}

“河东叛乱平定了,那么关中再也没有人能挡住大将军了!”

“咱们是不是要打回雒阳去啊?”

“不至于吧,好不容易从雒阳迁徒过来,安稳下来了,又跑回去,听说雒阳的房舍,都被烧的差不多了!”

“还不是太师造的孽!”

“少说点这样的话,太师虽失了权,但是大将军还是很敬重的太师的,可别惹口舌之祸!”

“怕什么,这大将军又不是太师,在大将军府骂大将军的读书人都有不少,也没有见谁倒霉过的,都说大将军是武将,是西凉蛮子,我之前远远看过,倒像是一个读书人!”

“我觉得大将军办的这大汉日报就挺好的,让咱们百姓也能知道国家大事!”

“……”

“……”

众口可铄金,舆情越发的沸腾起来了,把整个长安城都闹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

————————

太学。

作为整个长安城最多读书人的地方,早已经开始高谈阔论,各抒己见,甚至有人开始以大汉日报的消息推演这一场大战是如何爆发和结束的。

太学的祭酒书斋,作为祭酒的蔡邕,迎来了一个老朋友。

“文先兄,你可少登我这太学的门啊!”

蔡邕看着杨彪,有些感概。

年少读书,他们打过交道,那时候也曾经热血沸腾,自己上奏七事,其中也不仅仅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这里面集结了不知道多少忠君爱国,想要改变朝廷腐朽的一群人的热血。

这里面就有杨彪。

如今,时间过去了十五年了,当年上奏时候的热血,都已经冷下来了,天下变得太快了,人也变得很快。

杨彪比他年轻。

甚至年轻很多,他知天命了,而杨彪,不过还是不惑而已,可杨彪比他老沉太多了,甚至比朝廷上大多的老臣都要老相很多,热血已经沉默,剩下的,只有算计,算计,在算计。

蔡邕能理解杨彪,但是不能苟同。

“伯喈兄,我这是羞愧啊!”杨彪坐下来,平静的说道:“熹平六年,你我已是歧途,我很羡慕你能坚持,然而,我却不能,虽不曾后悔,却有几分羞愧!”

“能理解,我一个被陈留蔡氏放逐的人,自然没有你这么能为弘农杨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决心和魄力!”蔡邕苦笑。

当年他上奏七事,本来就是动了世家门阀的利益,灵皇帝以他为刀,想要筹建鸿都门学,再以宦官为支持,打破这朝廷的格局,从而推动改革。

可作为世家门阀之首,袁氏最先就动手了,速度快的让灵皇帝都没有反应过来,舆情就变得汹涌膨胀起来了,自己身边的支持者,一夜之间,作鸟兽散,最后灵皇帝为了保住自己,只能放逐。

事情已经过去了。

但是蔡邕这心里面,可不见得好过啊。

“是我豁不出去!”

杨彪摇摇头:“我没有你为天下,为万民之魄力,我生在杨家,养在杨家,注定没办法背叛弘农杨氏!”

“那杨家主此番上门,有何指教?”

蔡邕平静下来了。

杨彪一个三十岁接下了弘农杨氏家主位置的人,算计力之强,乃是弘农杨氏少有的中兴之主,这些年天下在乱,可弘农杨氏在他的带领之下,一次次从变局之中杀出,实力越发强大。

比如现在。

弘农郡,最少有五个县令,二十个县丞县尉以上,都是弘农杨氏的人,弘农杨氏一句话,弘农就要乱,而且不仅仅是弘农,是整个关中,不知道多少县令,多少县丞县尉的官吏,都是受弘农杨氏的支持才能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