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蓝玉简直是蠢如猪狗!(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穿越后我成了朱棣的女婿李逍朱凝云最新章节!

南京街头。

朱元璋和汤和二人换上了寻常百姓穿的布衣,装作百姓闲逛在大街上,打算找几家布行问问布匹价格。

两人看了报纸那份广告后,便生了疑惑。

为什么布匹会这么便宜?

还是说如今生产力提高,布匹价格下来了?

朱元璋还是希望百姓能够过得更好,比如宋朝的时候,人们的收入普遍比现在高,但各种商品价格却更低。

因而宋朝的百姓生活比较富裕,生活富足,百姓有吃有穿。

想到宋朝,朱元璋笑着闲聊道:“老兄弟,最近咱一直在看史书,你知道宋朝是如何走向溃败的么?”

汤和想了想,道:“偃武修文?军力疲软导致?”

“并非如此,这只是表象。”

朱元璋缓缓道:“起初,咱的想法跟你一样,可咱最近不停的翻阅史书,看得最多的就是宋朝,宋朝明明非常繁荣,可为什么只有一百多年,说没就没了呢?咱经过日夜思虑,总算发现了宋朝走向衰弱的真正缘故!”

说到这,汤和来了兴趣,“大哥,愿闻其详。”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你肯定想不到,真正的原因就在宋太祖赵匡胤自己身上,他一开始就做错了一件事,导致宋朝的结局。”

汤和眼睛一瞪,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惊讶道:“为何?”

朱元璋有人倾诉自己的发现,心情也格外好,缓缓道:

“都城,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消耗物资最多的地方,宋国的都城开封还是在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叉处。”

“看似是一个建都的好地方,可问题就在于,开封一马平川,没有雄关险隘。”

“其实赵匡胤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把都城移到洛阳,可遭到文武百官找各种理由反对,因为这些百官的的家业田地都在京都。”

听完这些后,汤和疑惑道:“大哥的意思是赵匡胤建都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结局?”

朱元璋颔首:“没错。”

汤和道:“这老弟愚昧,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咱还没说完,”

朱元璋接着道:“百官反对迁都,提议用兵力优势,弥补地理上的不足。赵匡胤不认可,可他当时没有魄力,最终妥协。只好给京都开封补充兵力,这就是错误的第一步棋。”

“守军越多,耗费的钱财、银两就越多!随着辽国、金国的崛起,宋朝的后续君主,不得不继续扩充兵力,最高的时候京都光是守军都有八十万!”

“全国都给为开封输送物资,人力物力大量损耗在路上,亡国之前,北宋的朝政就崩溃了,靖康之变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赵匡胤作出决定的那一刻,随着历史的车轮前进,他将为这个错误付出巨大的代价!”

说完,朱元璋看着汤和吃惊模样,微微一笑。

“大哥,汤和佩服至极!”

汤和彻底惊呆了,没想到圣上对历史研究的如此透彻。

原来宋朝的溃败,在第一步,就走错一棋。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明白了吧,第一步走错,后面无论如何补救都无济于事。”

朱元璋感慨道:“这也就是咱这么犹豫不决的缘故,老四真的不错,这段时间老四的表现,更让咱觉得他更适合。

桀骜的蓝玉,也对他无可奈何。

朝堂上有几个人能跟蓝玉叫板?

只可惜,他始终是老四,咱不敢走错这一步棋,咱不想成为大明的罪人。”

对于这点,汤和可不敢乱说话,也不敢乱站队。

只是说了句,大哥想的通透敷衍一下。

朱元璋指向这南京城街头,笑道:“咱现在也想通了,宋朝就是因为定都的缘故,咱之前还想迁都开封和西安,现在想来还是这南京好啊,世世代代就留在这里吧,大不了扩一下!”

南京城可谓是风水宝地,朱元璋起家的地方。

有雄山险峻,更有天壑长江作为屏障。

四通八达,水陆方便。

在朱元璋成立大明后,便暂时将此地作为京都。

但朱元璋也没想到现在人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挤。

不过他现在想通了,南京城还是有地理优势的,以后儿孙不行,也有雄山险峻,长江天壑拦着。

自己还留下了一名擅守城的老将耿炳文,真是万无一失。

不多时,两人来到一家布行走了进去。

“店家,这布怎么卖啊?”

朱元璋走进布行,随意一匹寻常百姓用的最多的绢布。

“您是按尺买,还是买一匹?”

店小二问道。

“按尺什么价格?按匹又什么价格?”

朱元璋久居皇宫,也许久没有下来逛了,对于民间的东西价格还真不太清楚。

店小二道:“按匹两百文一匹,一匹九十尺,得三文一尺。您要是买一匹,最划算,您看怎么买?”

什么?

朱元璋一惊,那报纸上李氏布庄的价格可是三十文一匹啊。

这价格怎么相差如此之大?

“有没有便宜些的?”

朱元璋皱眉问道:“店家,有没有便宜些的,伱们店最便宜的绢布给咱看看。”

听到这话,店小二的热情程度瞬间下降,将他领到另一个货架,指着道:“这是本店最便宜的绢布,一百五十文一匹。”

朱元璋道:“还有更便宜的吗?三十文一匹的绢布有吗?”

“三十文一匹?”

店小二有些不耐烦了,指着门口,没好气道:“客官出门左转,好走不送。”

“大胆!”

汤和戳了戳拐杖,骂道:“这就是你布行的待客之道?”

这一呵斥,倒是将店小二吓了一大跳,不知如何回答。

店小二仔细一瞧,发现这二人的面貌都十分不凡.

“算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没有多计较,带着汤和转身离开。

随后,他们又询问了几家布行。

根本寻不到三十文一匹的绢布。

最便宜的也得一百二十文。

按照他们的说法,三十文,进价都不止这个价格。

至于一百文的绸缎,那更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奇了怪了,北平的李氏布庄,怎会有三十文一匹的绢布?难道是做慈善?”朱元璋嘀咕道。

“老弟也感觉十分奇怪啊”

汤和也疑惑不解,突然想到什么,说:“大哥,有可能真是是做慈善,上面写着只限百姓购买,还能买到便宜的丝绸,大哥您虽然规定农户百姓可以穿丝绸,可有几个百姓能穿得起呢?也就成婚大喜之日,买些料子做套衣服,能穿半辈子。”

朱元璋不停的琢磨,可怎么也琢磨不清楚。

“罢了罢了,待咱喊锦衣卫去北平瞧上一瞧,都清楚了。”

朱元璋道:“老兄弟,我看你也累了,咱送你回府。”

汤和急忙道:“使不得啊,还是我送大哥回宫吧。”

朱元璋正色道:“怎么?朕的话不好使了?”

汤和哈哈一笑:“那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乎,朱元璋亲自将汤和送回了他在京城的老宅子,这老宅子也不起眼。

二进门的院子,谁能想到堂堂国公会住在这里?

可以见的,汤和真是人间清醒,这样活得长啊。

当初同为开国功臣,国公的李善长气派吧?

宅子是堪比王府,有山有水,出门坐着八抬大轿。

现在坟头草老高了。

待将汤和送了进了宅子,朱元璋转身出门,立刻就有轿子过来迎接朱元璋,还有数名锦衣卫护卫左右。

朱元璋坐上轿子,回了皇宫。

而汤和,回到了宅子后。

腰也不痛了,腿也不抖了,直了起来,也不需要用拐杖走路,毕竟这宅子就他一个人,和一个小儿子,不用伪装.

过了一会,汤和小儿子过来禀报:“父亲,凉国公蓝玉求见。”

“不见。”汤和躺在摇椅上眯着眼睛道。

“父亲,是蓝玉亲自来的。”

小儿子道。

“亲自来也不见。”

汤和摆了摆手,“就说我今天累了,不能动弹。”

小儿子担忧道:“父亲,这蓝玉支持皇孙朱允熥,若是咱不给面子,以后会不会对我们不利啊”

汤和没好气道:“你啊,还是太年轻了,那我问你,等下燕王来了,见是不见?”

“这”

小儿子只好拱了拱手,退出屋子。

随后去了门外,拒了蓝玉,蓝玉不满的走了。

过了一会,燕王朱棣也果真亲自来了一趟。

“父亲,还是不见吗?”

“不见。”

于是,小儿子又将朱棣给拒了,还将朱棣带来的礼物拒之门外,朱棣也只好拱了拱手,带着东西离去。

小儿子回到屋里,显得一幅忧心忡忡的样子。

他疑惑问道:“父亲,咱两边都不见,岂不是两边都得罪了?”

“我跟陛下走的太近。”

汤和解释道:“如今我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关注,任何动静,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我拒了蓝玉,他的确不满,不过当他知道我也拒了燕王,他们二人都会知道,我的态度,对他们来说,只要不帮对方,那就是大好事,懂了吗?”

小儿子眼睛一亮,“父亲真是通透。”

“你啊,要学的还有很多.”

汤和眯着眼睛,舒服伸了个腰。

活着,才能享受这生活啊.

京城,燕王府邸。

燕王带着东西回府,见父亲回来,三个儿子都关切的问道:“父王,那信国公汤和见您了没?”

朱棣摇了摇头,坐在桌旁,显得有些不悦。

三个儿子也纷纷沉默,不敢说话。

今天汤和跟圣上一起在皇宫以及府外闲逛的事情,都有探子传到耳朵里来。

可以见的,此时的朱元璋能够推心推腹的人,唯有汤和。

能拉拢汤和,谁能那就代表争储之事,成功了一大半。

毫不夸张的说,汤和只需要在圣上耳边提上一句,那么谁成为储君的机会起码要上升三成!!

以前的汤和就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糟老头子,可眼下.那就是一个香饽饽。

因而朱棣被拒绝后,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不多时,一名夜不归走了进来,附耳在朱棣耳边说些什么,听完后,朱棣心情舒畅多了,笑颜逐开。

“父亲,可是有什么喜事?”

朱高炽小声问道。

“也不是什么喜事。”朱棣摇了摇头:“汤和虽然拒绝了见我,但也没见蓝玉。”

一听这话,众人都松了口气。

保持不变的话,还是对父王更有利一些。

三个儿子也不是傻子,知道父亲要争储君,都在暗中出力。

毕竟一旦踏上了争储之路,那就是你死我活,没法退出。

蓝玉得势,可想而知,以后燕王府的日子绝对不好过了。

同理对于蓝玉来说也是如此。

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这些日子一起结交京城学子、官员结善缘,传朱棣爱戴封地子民的美名,还让人写文章夸赞朱棣。

至于朱高燧,年龄太小帮不上忙。

不过他一直四处流窜,打听各种小道消息。

“燕王殿下,有家书。”

这时,一名侍卫走了过来,手上拿着几封信。

“哦。”

朱棣一看,是李逍寄来的信,连忙接了过来。

“这女婿还惦记着本王呢。”

朱棣哈哈一笑,随后看到,不止是自己,也有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三人的信件,便你纷纷发给几人手上。

三人都很开心,然后展开信件一看。

里面有朱凝云和李逍各自给他们写的话。

朱凝云的话就比较简单,就是嘘寒问暖,让他们注意身体之类的。

可当他们看到李逍写的话,朱棣、朱高炽、朱高煦三人脸色当场就有了变化,特别是朱高煦,显得十分激动。

很显然上面的内容十分不一般!

“本王回房间歇息歇息了。”

“我也回房间歇息。”

“我也累了,歇息”

然后几人立马拿着信件,各自离开。

倒是朱高燧有些懵逼了,啥情况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