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那是个波澜壮阔的时代(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落难大唐张阳李玥最新章节!

“这些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朕时常想着把他们丢在骊山,也让宫里清净,”

“孩子嘛,活泼一点总是好的,要是宫里没了这些欢声笑语,倒没了生机。”

李世民点头,“朕发觉与你交谈,不谈国事的时候,还是很舒坦的。”

“其实我们闲暇之余也能谈国事的。”

“住口,朕今天不想谈国事。”

谈话之际,一个太监快步走来,“陛下,礼部三位侍郎求见。”

李世民收起心神,低声道:“来做什么?”

“说是吐蕃的国书到了。”

李世民重新收起心神,端正坐好

刚说着今天不想谈国事,一听到吐蕃的国书到了,这位皇帝立刻打起了精神。

“把人带来。”

“喏。”

要是大安晚几天去幽州赴任,说不定还能亲自与大素告别。

现在想来以大安的脚程,早已是出了潼关。

许敬宗带着张大象和张大素快步走来,他递上一卷国书,躬身行礼道:“陛下,这是吐蕃赞普书写画押的国书。”

李世民一手拿过仔细看了起来。

张阳上前瞅了眼,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吐蕃文字,小声道:“陛下看得懂吗?”

李世民沉声道:“为何吐蕃人不写关中文字?”

很好,这说明皇帝瞅了半天根本没有看懂这上面写着的是什么。

许敬宗小声道:“陛下,外交院已经核对,上面所写事宜与我们送去的国书相同,还有三十万贯吐蕃一时拿不出来,于是决定用圣山作为抵押。”

李世民沉声道:“听说你们礼部也派出了不少文吏前往吐蕃?”

许敬宗点头,“确实如此,会有人轮值吐蕃,每两月换人,以此来看着吐蕃的发展,并且教授吐蕃人中原文字和中原书籍,等以后所有吐蕃人都会写中原字了,大唐和吐蕃的来往也能方便不少。”

李世民心满意足收好这份国书,“朕很期待吐蕃能够收入大唐版图的一天。”

张阳拱手道:“陛下,礼部对吐蕃势在必得,就算松赞干布不给,我们也会抢过来。”

“抢?”李世民冷哼道:“要朕真的抢了天下人如何看朕?”

“陛下的意思是眼下松赞干布已经认怂,我们要在欺负他面子上过不去?”

李世民一手拿着国书,惆怅道:“听说你最近在看一些儒家典籍?”

张阳点头,“学习一下,以前也没少看,只是最近看得多。”

话锋一转,又是好奇,看着李世民的神色,“陛下怎么知道的?”

“青雀说的。”

“原来是这样。”

许敬宗带着张大象和大素行礼,“臣等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点头,“外交院如有需要尽管向中书省提。”

“臣明白。”

看着三人离开,张阳陪着李世民在村子里散步,带着宫里的皇子公主们来骊山,也能让太上皇散散心,再怎么说他老人家也牵挂这些孙子孙女。

李世民看向那一片麦田,“麦酒什么时候……”

“最快九月。”张阳斟酌道:“陛下要是着急也不是不能做,只不过现在就割了麦芽与祸害庄稼无异,陛下要是想祸害,那就去找别人家的庄稼,我倒是没意见,反正骊山的不行。”

“哼,朕还不会为了一时口腹之欲就去祸害庄稼,那便等到九月。”

“今年的麦子长得不错,关中又是丰收的一年。”

“吐蕃的盐湖中确实有盐矿,已经安排人提炼细盐。”

“臣恭喜陛下终于到了用盐自由的这一天。”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笑容,有了细盐的来源确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这件事对朝中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往后控制盐价也不用看他人脸色。

“你是不是早就看上了吐蕃的盐湖,这才筹谋许久。”

张阳放慢脚步,“吐蕃确实也有很多资源,相对于吐蕃的资源其实辽东的地理优势也很重要。”

“愿闻其详。”

“陛下,平定了辽东便是掌握了东征的大门,并且辽东靠海,这还将是出海的一大步,那大海之上宝藏更是等待着陛下去挖掘。”

李世民点头,“你我君臣相处这么多时日,朕发觉每一次你说出这种话的时候,你便早有了打算。”

“让陛下见笑了,我只是不希望陛下错过了机会,这是让大唐富强的大好机会。”

“你该多读圣贤书,心中多存良善之念,多行好事,多给他人退路。”

“要说别人说这话也就罢了,可陛下说这种话,我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我以为陛下不该是个劝人善良的人,我们是君臣也是家人,您是我的岳父,我们大可以坐地分赃。”

“坐地分赃?”李世民神色不悦地挥了挥衣袖。

在村子里留了半日,李世民便让李承乾带着孩子们回宫。

村口,李丽质对李玥依依不舍,“皇姐什么时候来宫里看我。”

李玥笑道:“过两日便去宫里。”

“小武不要学得太快,我都跟不上了。”李丽质委屈地讲着,最后还是坐上了回宫的马车。

张阳看着马车远去,目光也一直看着远方,狄知逊入仕了,薛仁贵也出现了,还有一个裴行俭正在河东。

“夫君在想什么高兴的事?”

听到媳妇的话语,张阳收回目光,“确实想到了高兴的事情。”

“与我说说夫君在想什么?”

任由媳妇牵着自己的手,张阳低声对她讲着,“大唐初立的时候一切都是百废待兴。”

李玥点头,“自记事以来,在宫里所见皆是破败,皇爷爷几次三番想要修建宫殿,因此发了很多次脾气。”

深吸一口气带着粮食香味的空气,李玥感慨道:“现在好多了,很多地方都在重建。”

张阳咧嘴笑着,“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其实大唐休养生息这么多年一直都在积蓄实力,越来越多的青年翘楚崭露头角,他们有的可以成为谋臣,还有能够征战沙场的武将。”

夫妻俩一起走向马车。

“他们就快来了,那是一位位名传史册的人物,诗篇震烁古今,人口和粮食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的时期,那会是一个非常波澜壮阔的时代。”

李玥狐疑道:“好像夫君已经知道了以后会出现什么人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