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一口气看完秦始皇的一生(一)(2/2)
毕竟秦朝离他已经比较久远,史书上的内容并不一定正确。
虽然后世之人的评价也并不可尽信,可相比那些史书上的记载来说,却要客观的很多。
宋朝。
赵祯看着天幕上的视频,他皱起了眉头。
秦始皇虽然被万世传唱,可秦朝的名声并不算太好。
焚书坑儒之事,在赵祯看来实在是做的过分。
如果秦始皇当年没这样做,而是如汉武帝一样重视儒家,只怕大秦也不会二世而亡。
明朝。
朱元璋看了天幕上的视频,他觉得历朝历代也只有在秦始皇符合他的胃口。
不管是对待文人,还是国家制度,大秦的制度都非常符合他的胃口
只是让朱元璋可惜的是,大明并没有大秦那样实行法家的土壤。
不然的话,肯定会让那些贪官们露出自己的嘴脸。
不过现在随着天幕的出现,也让他见识到不同的后世。
他现在更加期望着,怎么在穿越而来的后世子孙的嘴中,知道后世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到那个时候,他将会改变国家的制度,省的那些文人祸乱天下。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目标却是追求长生不老。
因此背负了无数黑粉和诟病,被骂了整整2000年,但依然屹立不倒。
他是典型的工作狂,他制定的法令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坚决推行楔法,他不愿让历史的车轮倒退,却因此被后人误解为焚书之举。
当那些寻求贤才的术士未能如愿时,他果断地进行了处决,却被后人称为坑儒。
他领导中原的统一大业,南征北战,为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雏形,然而,这却被后人讥讽为穷兵黩武。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伟大成就使他被誉为始皇帝,
他就是那位独一无二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视频,他们有些惊呆了。
虽然他们从老人口中知道一些历史,甚至知道秦始皇为求长生所做的一切。
可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所制定的法令制度,竟然一直被沿用。
至于被骂2000多年,想了想老人口中的秦始皇,他们并不觉得稀奇。
不过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视频之后,他们开始反思了起来,老人口中的秦朝,到底是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
各个朝代的读书人看的天幕上的视频,他们“呸”了一声。
他们觉得天幕在给秦朝洗白,要不然怎么会歌颂秦朝的功绩?
焚书坑儒之事,秦始皇明明做了,怎么还给他找借口!
秦朝。
秦始皇看的天幕上的视频,他的脸黑了起来。
在天幕出现之前,他虽然对那些百姓苛刻了一点,可也不至于被骂2000多年。
至于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觉得更没有什么可说。
毕竟那个时候他已经统一了华夏,没了什么追求。
而天幕出现之后,他在天幕上知道,术士所说的那些长生不老药,竟然还有剧毒,他就放弃了追求长生。
而且随着天幕视频的不断播出,见识到这个世界的广阔。
他现在更是雄心壮志,希望自己能够攻打下更多的领土。
也希望在自己的治理之下,让六国的臣民归心。
唯一让秦始皇心里好受的是,后世的子孙并没有污蔑于他。
知道他焚书坑儒那是为了车同归、书同文,,扫平那些阻碍华夏统一的障碍。
汉朝。
汉武帝刘彻看的天幕上的视频,对那些儒家子弟开始防范了起来。
虽然这个时候史书记载的秦始皇,也有着各种黑料,可也不像天幕上视频那样黑料频出。
既然他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朝代也是这样,那这些黑料肯定是那些儒家子弟的杰作。
而且他知道秦始皇的功绩,并不想后世所说那样残暴。
三国时期。
曹操看了天幕上的视频,他抽出了自己的配剑。
虽然他认为秦始皇过于严苛和专制,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反抗和推翻。
可是秦始皇横扫了六国,让华夏再一次统一,毕竟是有功于华夏,怎么能够被人这样嘲弄。
秦始皇还这样被人嘲弄,那么作为魏国的建立者,只怕他的名声更加不好。
想起《三国演义》中自己的形象,曹操把自己的配剑狠狠的劈向了前方。
只听“咔吧”一声,他批改奏章的桌子,变成了两半。
发泄过之后,曹操冷静了下来。
自己所做之事,只能由后世人评判。
可是如果有人想污蔑于他,他不介意像那桌子一样劈成两半。
隋朝。
杨广看的天幕上的视频,他心里满不在乎。
在他看来,做大事者,何必在乎自己的名声。
这个世界也不过时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有想后世之人如果评价自己时间,不如好好想想自己想做的大工程。
而且如果隋朝敢这样者,他也不介意让他去见自己的祖先。
唐朝。
李世民看的天幕上的视频,他想起了以前的自己。
自从玄武门之变之后,他一直就担忧着后世百姓对自己如何评价。
为此他接纳了魏征,想以他为镜,让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而随着天幕播出他的视频之后,他松了一口气。
他才发现原来天下的百姓并不在乎,他是否拥有继承大统的权利。
他们更在乎当今的皇帝能不能让他们安稳,让他们吃上饱饭。
也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才会在意这些,甚至对他进行污蔑。
不过在天幕上学到如何打破世家的知识垄断之后,他就不在乎那些世家子弟的意见。
毕竟大唐的百姓何其的多,如果这些世家子弟不愿意为官,有的是百姓愿意做官。
至于史书如何记载,那就留给后人评说。
宋朝。
赵祯看着天幕上的视频,他对于天目上所说有些异议。
他并不觉得史书记载有误,更不觉得秦始皇追求长生正确的。
如果不是秦始皇追求长生,只怕也不会死于沙丘。
也不会让才安定的秦国,再一次陷入动荡,也至于秦二世而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