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学堂(2/2)

“其三,爱民。须知汝等皆为普通百姓出身,受过官府逼迫,盗贼欺压。究其根本上位者不以民生为要,任意欺压百姓所致。在座诸生若有可能成为上位者,须得牢记‘爱民’二字,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只有‘爱民’、‘施仁’,其治才能稳如泰山,其名才能刻于青史。”

“以上三点或许诸生年幼不能理解,吾将会着人刻于学堂门口照壁之上,将来等你们学成之日,走出学堂,必须以此三点为戒。若有违反,吾必逐出师门,门中诸生共讨之。”

民生百业皆为知,亦为道;知行合一;爱民。这是马淳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是他一直以来结合后世的思想总结出的学术思想和要做的行为准则。

他知道眼前的这些孩童现在并不会理解他所说的话,但是随着这些孩童逐渐成长,他们终究会领会这三句话的意义。也许这些人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践行不了他的思想,但是总有一些人会理解并追随这他,总有一些人会在他的影响下睁开眼看世界。

只要有了这些种子的存在,就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延续下去,也许将来就能减少被异族入侵的可能,改变华族“两脚羊”的命运。

孩童们听不懂这三句话,他们只知道眼前的这位少年山长是他们全家的恩人,让长期挨饿的自己吃到了饱饭,并且能够有进学堂读书的机会。所以山长的话一定要记住,以后也一定要做到,否则不但山长会不要自己,伙伴们会打自己,就连自家老爹也会大耳刮子扇自己。年幼的孩童们心中发誓一定要牢记这三句话。

边上教员中除了一路跟随老师马淳来到冶县的弟子们之外,还有一些本地儒生。这些人被征除为吏员之后跟着马淳来到金牛乡,除了乡佐这个本职工作以外,马淳又让他们兼职学堂教员。

马淳的学生因为平常他教课的时候就已经潜移默化的宣讲他的思想,这些学生在听马淳课之前基本都是文盲,而且都是底层人士。有山民、奴仆、山贼、甘氏部曲等等,极易接受他的平等思想。今日终于听到老师纲领般的三句话,都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神色,彭志甚至直接从怀里掏出版牍和炭笔记录下马淳的这几句话,一边记还一边低声咏读,激动的浑身颤抖。

那些本地儒生直接就是惊呆了,虽然这位马淳马主簿平时给人的印象有些离经叛道,过于亲近百姓。他们只是以为主簿年少,热血轻狂罢了,谁料到这十七岁的少年居然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提出了自己学术思想纲领性的三句话,还要刻在学堂照壁上让学生们永远记住。

这三句话当中,“知行合一”和“爱民”两句他们能够接受,不管是不是表面上的赞同。但是“民生百业皆为知,亦为道”这句话太有杀伤力了。自三百多年前大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士农工商,皇族以下四等划分早已深入人心,简直就是万世一体的标准,这小小少年主簿居然敢提出百业平等人无高低,简直就是离经叛道道了极致。

仓房书办张进儒门弟子出身,当即就“啊”的一声瘫倒在地,浑身颤抖不已,指着马淳满脸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稍顷白眼一翻晕了过去。也不知道是骤闻狂语接受不了,还是怕反对马淳再度陷入几个月前饥肠辘辘朝不保夕的窘境当中,索性晕过去再说。

剩下的几个年轻的本地儒生董建和万震,一个世代行医,一个商户子弟,原本就地位不高,听到马淳的话后虽然也是浑身颤抖脸色惨白,但更多的却是心神触动后的激动,隐隐生出“闻听马师之言,三生有幸”的崇拜之情,不约而同的起了追随马淳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