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盘古研究院(2/2)
进而不断的升级换代,实现超越这个时代的可能性。
当前科技最大的限制是什么?
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突破?
是应用研发,还是工艺制程?
都不是,最关键,就在于基础材料上的研发和应用。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基础材料。
甚至可以说,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里指的物质,都可以被称之为基础材料。
从建筑到医疗,从工业到农业,从化工到冶金,再到国防建设,探索太空。
材料,涉及到了所有的行业领域。
可以说。
每一个领域的突破,差不多都是建立在基础材料的技术突破之上的。
无论是金属材料里的普通金属、各种合金;还是非金属材料里的无机陶瓷玻璃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甚至是新型功能性材料等等。
所以,设备仪器,工艺制程,甚至是能不能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对于莫世文来说,都不在于科学理论与技术研发。
而在于基础材料。
只要材料上有了突破。
所有的设备仪器、试剂溶剂,都能带动科技飞跃式的发展。
进而有条件继续推进更新一代材料的诞生,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举个简单的例子。
纳米这个概念,早在30年代就意识到了,50年代末,就有物理学家在演讲中提到了纳米技术的灵感。
但是直到80年代中期,甚至是90年代,纳米技术才得以真正的有了用武之地,成为一个热门。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在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出现。
才让科学家们,看到了原子、分子的世界,进而有了研究纳米应用的基础条件。
而在这个基础上。
于1986年出现的原子力显微镜,更是直接实现了表面观测,也就是可以观察,甚至是操纵微观粒子,为纳米技术的发展,插上了真正腾飞的翅膀。
所以才有了接下来,在1990年举行的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
纳米技术形式,才算是正式诞生。
进而形成了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等科技学科。
而现在。
莫世文不需要太长时间,就能利用自己组装好的设备仪器,制造出这两种显微镜。
包括隧道针尖的制备,以及特殊的氧化涂层、制作三脚架和陶瓷管的压电陶瓷材料、制造减震系统的橡胶垫和金属板、电子控制系统的步进电机和电动马达、专门的计算机在线扫描控制,以及离线数据处理软件等。
所有涉及到的资料、数据、制备、工艺、检测、调试等,都在他的记忆库里。
它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操控就行了。
所以接下来,他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包括无尘实验室的建造,几个简单的防盗预警布置等。
总之,该用到的材料以及物资,他早在国外的时候,就已经全部买好了。
剩下的就是水磨功夫了。
但是,他一个人的效率,可丝毫不比一个团队上阵差。
而且,他还是一个不用睡觉的工具人。
莫世文在那边按部就班、有条不絮的开展着工作。
莫非这边却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
人是董伯带来的。
年纪大约在30左右,身材修长,相貌儒雅,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身上的衣服,看起来也很考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有涵养且很自律。
在董伯介绍的时候。
他就很主动的上前微微躬身,伸出双手和莫非握手。
对莫非的年轻,也没有流露出丝毫异样,“莫生你好,这么久才来给您道谢,有些失礼了。”
从董伯的介绍里,莫非才明白过来。
此人正是前几天,自己抢救回来的那个病人的小儿子,名叫周崇华,在美利坚的哈斯商学院读博士。
莫非也没有谦让,“开诊所的,拟方用药、治病救人,都在情理之中,这也是我们这一行的规矩,何来失礼一说?周生千万不要这么客气。
“再说了,大家都是街坊邻居,你来我往的也少不了打交道,这样郑重,反而显得有些生分了。”
周崇华态度很真诚,“话是这么说,但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道理讲得再好,也及不上感同身受,所以,当面说一声谢谢,已经是最廉价的表示了。”
他玩实在的,莫非还真没法反驳,只能岔开话题,“咱们别站着说话了,先坐下来喝杯茶吧。”
董伯让过两人,笑着道:“那你们年轻人聊吧,我就不掺和了,那边还有点儿事,就先去忙了……呵呵,你们坐着聊,坐着聊。”
说着,连忙开门走了出去。
“周哥在老美那边读的是哪个专业?”
莫非怕他继续刚才的话题,干脆直接绕了开来。
“啊,我读是哈斯商学院,在西海岸的加州。”
周崇华并没有觉得奇怪。
在他想来,像莫非这个年龄,也该考虑留学的可能了。
所以,对方这样问,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莫非却不会纠结这些,“哈斯商学院啊,我知道的,老美第二大古老的商学院嘛,仅次于沃顿商学院……前几天,我哥还去过你们学校,参加了一个学术交流研讨会呢。”
周崇华:“是吗?那真是太不赶巧了,前一段时间,我正好跟随一个公益组织,去了非洲搞调研,那边通讯很不发达,所以也很难联系上。不然的话,异国相逢,说不定还能略尽地主之谊呢。”
他脸上流露出几分惋惜的神色。
莫世文他当然知道,毕竟二人年龄上很相近,虽然没什么太多的来往,但也算是那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悉陌生人。
而且,他虽然出去的早。
但是,却也知道莫世文就读的,是英吉利的名校。
说起来也算是地位相当吧,难免就有些英雄识英雄的惺惺相惜。
“这有什么好可惜的,外边就是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地盘,华人无形的天花板,在欧美是公认存在的,这个谁也否认不了。所以,终归还是自己的家乡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