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怎么就穿到晚唐了呢(2/2)

问题是玩平衡是要水平的,可是看看唐朝中后期的皇帝,有几个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结果呢,藩镇越来越多,到了唐朝末年,全国大大小小都有几十家了,谁也不服谁。

王彦庭觉得无比头大,叹口气。

目前为止唯一的好消息是,自己过来的时候,世家门阀已经被灭了。

这还要感谢死了不久的黄巢大爷。

这种大事王彦庭是了解的。

作为自秦汉以来形成的毒瘤,世家门阀在唐代到达了巅峰。

无论是初唐的“五姓七望”,还是江南独大的兰陵萧氏,或者京兆韦杜,那都是让王彦庭绝望的庞然大物。

如果说唐朝是个股份公司的话,皇帝充其量只是一个干活的董事长,而且世家这些股东的股份还占了压倒性多数。

你还没法把他们赶出董事会,因为公司里干活的,也就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全是这些股东的人。

受限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那时候的纸张就是奢侈品,不是普通人可以用的。

印刷更加是需要雕版才可以,成本超出想象。

也就是说,一本书每一页都要雕刻出来才能印刷。

想象一下工匠一不小心雕劈叉了一笔笔画,整版都要作废,那是真他良的酸爽。

经济条件决定了教育权的归属。

这导致了读书人基本都是集中在财大气粗的世家门阀族群里。

加上寒门学子不通过拜入世家连科举都进不了,你就知道,皇帝有多无助了。

满朝官员,至少一大半是世家的人,你敢蹦跶就炒了你,比00后还狠。

据各种统计,整个唐朝,河东裴氏出了30多个宰相,赵郡李氏出了17个,清河崔氏出了10个宰相,荥阳郑氏更是号称“郑半朝”。

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时候有争议,只是有些家族的偏远分支算不算世家的人而已,反正怎么算人家都是一个股东的。

比如一向给大家的印象是穷困潦倒的诗人杜甫,就是京兆杜氏的分支。

想不到吧?

但是仔细琢磨,要是小时候没有读书的条件,他哪里可能成为“诗圣”。

而伴随着世家门阀出现的,则是宦官当政的畸形政局。

说白了,还是皇帝和出身世家的官员扳手腕,要拉个帮手,就纵容宦官做大。

反正没事就可以压制世家,有事就把宦官推出去当替罪羊。

不过这个策略实操起来往往失控。

最典型的就是汉朝和唐朝,宦官势力最后完全脱离了皇帝的约束,废立皇帝、鸩杀皇帝的比比皆是。

如果从这方面看,还真是遇到了好时代了。

王彦庭感慨,托了黄巢大爷的福了。

这个盐贩子,因为屡试不第,对世家把持的科举制度怀着深深的恶意。

加上他的起义军有点类似于近千年后的太平天国,像流寇多于像政权。

什么统治人才?我连税法都没搞清楚呢,要这么多人管理吗?

反正缺粮了,我会抢。

缺钱了,我会抢。

真的缺人了,我再去抢。

所以,杀了吧!

一刀下去,血流成河。

就算各地还有一些世家门阀的残余,也形不成气候了。

以至于到了宋朝以后,基本就没有什么世家门阀的说法了。

一方面世家确实被五代杀绝了。

另一方面,生产力上来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开始成熟,书本价格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了,穷人的孩子可以读书了。

最重要的,世家自己家也没有人了。没了底气,也不敢垄断科举了。

像范仲淹和欧阳修,童年都是穷苦到在寺庙读书、用芦苇杆学字的,照样考科举,上庙堂。

士大夫阶层的出现,有赵家天子对五代军头政治深恶痛绝,扬文抑武的原因,也有社会进步的原因。

相对的,宦官的地位也就急转直下了。

宋朝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宦官比皇帝大的局面,再次回归了奴婢的阶层定位。

即便像明朝刘瑾、魏忠贤这样有名的大宦官,还不是皇帝的家奴。

皇帝需要你的时候你为所欲为,一旦不顺意了,拉出去变着花样杀。

敌人已经变成了穷秀才,翻不起什么大浪了,你还想着到我皇帝头上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