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日本对库页岛的支援(2/2)

我们的防御重点在靠近大陆的库页岛西北部,这里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只有五公里。

上次苏俄也是从这里进去库页岛的。

属下将六十万大军分布在库页岛的西北这次防御。

在库页岛其它方向,也分散布置了四十万大军。

这样,就算对方派遣少量部队在库页岛其它地方登陆,我们也足以应对。

据情报显示,东北国防军如今在海参崴制造就大量的炮艇,卑职认为,在战时我们的对手很有可能会执行库页岛的封锁计划。

因此,卑职希望大本营能够组建一支舰队在战时能够协助北方军守备库页岛。”

对于宫本武藏谦卑的态度,裕仁很是满意。

当即就对会议室里帝国海军大臣永野修身说道:“永野君,组建一支海军舰队协防库页岛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永野修身当即站了起来。

“库页岛的原油对帝国海军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没有了燃油,帝国强大的海军就只能停泊在港口。

臣也制定了一个行动方案,用来支援库页岛的守备战。

海军部几乎组建联合舰队,一支包括两艘战列舰?四艘航空母舰、四艘重巡洋舰、六艘轻巡洋舰、二十四艘驱逐舰以及相应的补给船。

同时,五万帝国海军陆战队也将编入这支帝国第二联合舰队。

届时,帝国海军不仅要负责库页岛周边海域的安全,还会再对登岛作战的敌人进行有效打击。”

看了看永野修身的作战计划,裕仁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帝国海军和陆军虽然不对付,但是在作战的时候,还是比较齐心协力的。

永野修身的作战计划里第一步就是偷袭海参崴,将东北国防军在海参崴那刚刚起步的第二舰队直接消灭在萌芽状态。

“永野君,你们海军部的这个计划很好。”

裕仁点头说道:“周浩所部如今就两支所谓的舰队,一支在大连,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因为他们不可能赶到库页岛来参战。

那么能够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也就是这个所谓的第二舰队。

如果对方有几百艘炮艇投入战场,也会给我们造成不少麻烦。

对于麻烦来说,当然是越少越好。

你们的这个作战计划务必将海参崴的那个所谓的造船厂炸毁。

其它什么都好说。

将这个造船厂炸毁了,他们那个所谓的第二舰队也就形同虚设了。”

“陛下,我们可不仅仅是要把这个所谓的造船厂炸毁。”

永野修身面色阴沉地说道:“我们要摧毁海参崴港口内所有的设施。

他们采用卑鄙的手段,将我们在海参崴所有的部队俘虏,连同在海参崴休整的那支护卫舰队也被他们俘虏了。

现在,那帮卑鄙的家伙正在用我们的护卫舰队训练他们的海军。

在东亚地区,只能有一支强大的舰队,那就是帝国舰队。

海洋永远是我们的领域。

周浩想踏入海洋这一领域,那简直人痴心妄想。

我们一定要在他们开始做梦的时候就要把他们打醒过来。”

说罢,永野修身还挑衅一般地看了一眼陆军大臣畑俊六。

永野修身的意思很明显,强大的周浩所部就是在帝国陆军的眼皮底下一步一步强大的。

而且,周浩所部的每一次强大,都是踩着关东军的尸体,吸收准关东军身上的营养,一步一步强大的。

可以说,周浩所部成为如今帝国的心头之患,帝国陆军是有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尽管陆军部每个将领都明白永野修身这一个眼神的含义,他们都在装瞎子。

帝国海军和陆军之争由来已久,这次能够被海军抓住小辫子,对方肯定就是不会放手的。

作为主持人的裕仁当然也是知道帝国陆军和海军之间的龌龊。

甚至可以说,帝国陆军和海军之争,还是作为帝国皇帝他裕仁和他们的父辈一手策划的。

如果帝国陆军和海军都形同一家了,他这个帝国皇帝也就不用混了。

这个就是所谓帝王术,平衡之道。

只要尺度把握得好,就能激起帝国陆军和海军的好胜之心,于帝国发展大有好处。

“宫本君,为了保卫库页岛,帝国给予了你们北方军极大的支援。

五个战车师团八个飞行旅团都已经进驻库页岛。

此外海军也会专门组建一个联合舰队配合北方军作战。

库页岛对帝国的重要性,我们再强调我不为过。

如今北方军依托有利地形,事先修建就坚固的堡垒。

我不希望听到你们作战失利的消息。

一旦库页岛失陷,帝国也就外无称霸亚洲的实力。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和西方列强商议终战的事宜。

这对我们在坐的各位都是极其不利的。

战争胜利了,各位就是帝国的英雄。

一旦帝国发起的这次大战失败了,那各位就将成为帝国的罪人。

我与诸君将无颜以对先去的各位先烈。”

裕仁语音刚落,宫本武藏唰地站了起来。

“陛下,诸君,宫本武藏将与库页岛共存亡!”

一看宫本武藏都下军令状就。

裕仁呵呵一笑:“宫本君,不至于,根据最新情报,东北国防军已经只剩四百万大军了,他们还要再赤塔地区防备苏俄,还要防备我们朝鲜驻屯军,还要维护满洲和外满洲庞大区域的治安,能够用于参战的部队不会多于两百万。

以我们如今在库页岛的布置,对付来犯的两百万敌军,问题还是不大的。

而且,一旦我们消灭周浩的这个两百万大军,那么我们重返满洲也将不再是一个梦想。”

说罢,裕仁环视前面的日军军界大佬,缓缓说道:“为了帝国的共荣!请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