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庆历新政(2/2)

韩琦还是年轻了一些。

他觉得差不多了。

于是开战了。

而范仲淹觉得,不行,还不到这个时候,所以他忍住了。

顺便告诉皇帝。

冬天出兵,是一个很蠢的事情,因为严寒,粮草运输很困难,而且士气不高。

西夏人来去如风,随时可以截断粮道,一旦开战,反而是宋朝不利。

范仲淹顺便还觉得,应该采取怀柔的政策,至少要等到适合出兵的时候,再进行作战。

这一番奏折,仁宗看到了。

但看到的时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当时李元昊亲自率军十万进攻渭州,当时距离三川口惨败的时间不过一年。

仓促之下,韩琦只能够派遣一万八千余人前去御敌。

主将是任以福,这个人还不错。

当年在白宝寨以一人的损失大败西夏军。

所以当上了将军。

但他的结局还是惨烈的。

被李元昊以优势兵力合围,一万八千余人,直接阵亡了六千。

他父子两个人,连带着一批西军的精锐。

尽数战死。

范仲淹没有出兵,所以保留了一支兵马。

但战败的锅还是他们一起背,于是范仲淹和韩琦两个人双双被贬。

但依旧是守卫着西陲。

随后,范仲淹便开始了他长久的军旅生涯。

在这些日子里面,范仲淹进行屯田,从而让粮草逐渐的充盈。

顺带着选拔了一批,全新的精锐。

这些人,后面几乎都是对于西夏作战的中坚。

例如狄青,例如种世衡,例如张亢等人。

狄青和种世衡几乎都不用多说。

而张亢作为一个文官,一介书生,在西夏军进攻之时,敢于单骑入州府,组织和恢复地方的行政。

也是相当的胆识过人。

而且这个人的战绩也很不错。

三千人的运输队能够正面干翻数万西夏军。

后面也有伏击大败敌军的战绩。

这样的人,上司去而不喜欢,最后提拔他的人竟然是范仲淹。

倒也是有趣。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或许是这一段时间,对于他的真实写照。

当然,最后的结局不是很好。

李元昊最后不过是重新去除了帝位,至于开疆拓土之类的事情,那是一点都没有。

结果只能说,差强人意。

但相比于一开始宋朝的接连失败,范仲淹作为一个文臣,还是稳定住了局面。

并且他留下来的班底,在后面进行反攻,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个是真没办法,因为当时的宋朝是真的打不过西夏,还是后来慢慢才稳定住的。

但宋朝就是宋朝,有钱这是真的,硬生生的通过范仲淹的防守策略熬死了李元昊。

这是真的牛批,李元昊胜多输少,但就是这样,国内还是撑不住,最后无奈选择了称臣。

而范仲淹,也因为这一段的经历,当上了枢密副使。

随后进一步,范仲淹当上宰相。

这是庆历年。

所以要发生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吧?

不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而是庆历新政。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