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找到了(2/2)
就跟那些纪录片一样,跟踪回访时间长达几年。
……
……
次日。
李杰跟唐校长以及一位年轻教师一起踏上了家访的路,一共六个学生,预计需要两天时间。
第一家是白龙村。
走访结果跟李杰预想的差不多。
还是钱闹的。
对方已经准备辍学了。
所以,考试什么的,根本无关紧要,黄翔既没有想过读大学,也没有想着出门干活。
而是遵循家里人的安排。
种地,干农活,挣钱娶媳妇。
既然碰到了,李杰当然会劝一劝,黄翔过往的成绩不错,跟对方聊了一会,虽然黄翔比较内向。
但逻辑思维能力很强。
如果继续上学,好好读书,未必不能考个大专,或者大学。
不过,他家里人并不怎么支持。
十五岁的孩子,搁在村里,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可以当成年劳力,家里多一个人上工,就能多一份收获。
接下来几家,情况都大差不离。
有人是被动,有人是主动。
这些学生并没有想太多,毕竟,这是70年代,不是千禧年之后,信息传播渠道有限。
位于农村的学生,不会想那么多。
家里怎么说,那就怎么做。
其中一个学生,他们家甚至给他找好了媳妇,让他明年就结婚。
这种情况,搁在这年月,其实很常见,别说是这会,就是十年后,二十年,一些偏远地区也时有发生。
对此,李杰没有盲目硬劝。
有些家庭条件还可以,学生意愿比较强烈的,他会劝一劝。
不得不说,搬出教育部门‘专家’的名头,还是很唬人的。
那些条件实在太差的,他没有这么做,家里都快揭不开锅,哪有钱供孩子读书。
救急不救穷。
这种情况,李杰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顶多给他们出出主意,打开一下思路,让他们多关注上面的政策。
后年,小岗村模式的风,大概就会吹向全国各地。
虽然指靠种地,挣不了大钱,但包产到户总比之前的模式要好,更能激发社员的动力。
又过了一天。
李杰跟唐校长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家。
白鹤村。
也就是骆玉珠的家里。
一进村里,李杰就围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糖的味道。
白鹤村跟陈家村一样,也种甘蔗熬糖。
“唐校长,你好,你好。”
他们刚到村口,村支书就迎了上来。
“这位就是省里派下来的专家吧?”
“真年轻。”
唐校长板着脸道:“别看小陈老师年轻,那可是有真本事的,去年高考,他一个人就教出了18个大学生。”
“大学生知道吧,天之骄子,以后都是国家干部!”
听到这话,村支书心中一震。
我滴个乖乖。
这娃娃,这么厉害?
怪不得年纪轻轻就成了省里的专家。
“没有,是他们学得好。”
李杰笑着道:“老师再好,学生不积极,那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