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道是无情却有情(十四)(2/2)

“不用,你就先在这坐着歇会儿,我去叫他。”李孟春又把宋君鸿按下,急急忙忙地奔出门外,手舞足蹈地朝王玉田处奔去。

宋君鸿瞅着他的背影,一股暖流涌上心田。不管世道如何,纵隔千山,好友们的心意却依然如昔如昨,不曾变化丁点。

一杯热茶汤还没吸溜完,似就听到王玉田的声音遥遥的传了过来:“子烨在哪里?你可莫诳我。”

宋君鸿笑着把茶杯放下,两步急行到门口,果见王玉田和李孟春两人远远的奔了过来。王玉田手里撂着深衣的前摆跑急步的跑着,他的书僮和李孟春两人只能快步奔在后面。

不过一呆怔间,他们已经快跑到了眼跟前。

宋君鸿站在门口,抬手加额,缓缓长辑:“美池兄可叫小弟想煞了。”

王玉田奔的急,奔到宋君鸿面前时几乎没刹的住脚,就势抱住了宋君鸿,转了一个圈给拎出了屋外,并高声的笑了起来,爽朗地笑意里有着掩饰不住地激动:“煦光说的竟是真的——果然真是子烨回来了。”

“我怎会诳你?”跟了过来的李孟春笑了笑:“这回见到了大活人,总该信了吗?”

王玉田点了点头,在书童的眼色中扭头四顾了下,这才发现路过的同窗们远远看自己的目光有点怪异,这才不好意思地放开了宋君鸿,又整了整自己的深衣长衫,问向宋君鸿:“子烨要回来,怎也不提衣寄封信来。”

“只是出公差,临时顺道回书院来看看。有军令在身,也不知何时能回到书院,来了也待不了半天就又需再走。时间匆忽,是故才没敢稍信与两位兄长提及。”宋君鸿笑了笑。

从此前柳从楠的书信中王玉田和李孟春已经知道了宋君鸿从军的事,此刻瞅了眼他悬在腰间的宽重战剑,一时只是唏嘘不已,不知该怎么接话。

看到昔日好友们这副激动的表情,宋君鸿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两年的时间不长,可却的确已经是两个世界了。他阴差阳错的从了军,连和好朋友们通个信的机会都没有。然后连番征战,不知多少次都差点死在战场上,这回能回来相见,却是觉得就像是上天额外附送的机会一样珍贵。

良久,王玉田才拍了拍宋君鸿的肩膀,轻声戏笑道:“果然是更壮实了。”

宋君鸿戏笑着接口:“也更黑了。这下是再也瞧不出来读书人的模样了。和你们俩走在一起,你们是书生公子,而我就是一个挑夫。”

几人哄堂大笑了起来。

笑罢,王玉田拍着宋君鸿的肩膀说道:“走,咱们还是找个地方小酌几杯,边饮边聊吧。”

“嗯,要不,还是去曲涧吧。”宋君鸿有点怀念这个他们六人以前常去的地方。

“那里?”王玉田和李孟春对视了一眼,说道:“怕是已经不便了。”

“怎么了?”宋君鸿疑惑的瞅了他们二人一眼,见对方眼里都是掩不住的浓浓笑意,不禁越发奇怪了起来。

“难不成,那里禁止出入了?”宋君鸿猜测道。不过就算禁了又如何?“曲润六子”发浑时学院中哪个被禁的地方没偷闯过?

“子烨......”王玉田摆了摆手:“不是那么回事,而是现在去那里的人太多了。”

人多?这是怎么回事?记得当初那里人迹罕至啊!这才成了他们六个人时常聚会的秘密地点。

“说起来,这还都是咱们那个‘曲涧六子’浑号的功劳。”李孟春也在旁笑着插嘴说道。

随后,在王玉田和李孟春的解释下,宋君鸿才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曲涧六子”当初在学院里是夫子们头疼的闯祸学生,如果不是学业不错,早就让学院给赶出去了。

但自从刘羽在京试中独占熬头,身披状元红袍,柳从楠、方邵也摇身一变成了两榜进士,“曲涧六子”在夫子们的口中突然变成了课业用功的后届学子们的典范了。所以六人借以成功的曲涧,竟也变成了后届的学弟们争相参观、邀聚的场所了,或附庸风雅,或希望借此沾点文气,来年自己京试时也一鸣惊人。

所以,在宋君鸿离开后的近两年时间里,曲涧已游人如织,隐隐然有进化成岳麓山一景的趋势。反倒是“曲涧六子”中还留在书院中的王玉田和李孟春每次去都让其他的同窗们识出、围聚、一堆人争着上前打揖结识攀谈,或被人远远的指着评论,两人心下羞赧,也不胜其扰,索性就去的极少了。

听了这个解说,宋君鸿瞠目结舌。曲润变成书院闹市,真正的“曲涧六子”却躲着不能去,这真是让人哭笑不能、怪诞非常。

这再一次验证了世人好跟风的本质,哪怕是饱读多年圣贤书的士子们亦然。

另外,考试好就是一切都好的奇怪标尺在中国真是一千年多来屡试不爽啊。

“那接下来咱们去哪里?”宋君鸿笑着问。

“算了,还是去我那里吧,咱图个清静,也省的把时间都花在找地方的路上了。”王玉田摊了摊手说道:“你要是能在书院多待几天就好了。”

“行!”宋君鸿点了点头,李孟春自然也没意见。

王玉田就掏出一颗银锭扔给书童让其跑去订酒菜回来,几人则慢慢地踱着步子回王屋,边走边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