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凿空西域第一人(2/2)

胡蒜被张骞带回长安后,因为其辛辣独特的味道,受到了一些人的欢迎,皇宫和各个达官贵人家里都开始种上了胡蒜。

但是种植量都不大,毕竟那个味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消耗量有限。

为了制取大蒜素,陆鸣只好帮着义妁四处搜寻原材料,谁让这是自家媳妇呢,伟大的事业必须支持。

张骞拱手道,“恕我冒昧,富民侯不是为了吃吧,”

胡蒜就算好吃,张骞也没听说有人能吃这么多,还要到处搜寻,必然是有其他用途。

“为了制药。”来求人帮忙,陆鸣直接给出了答案,何况这也没什么好保密的,

以后大蒜素的作用广为人知后,大家都会知道的,就是大蒜素那独特的味道也隐瞒不了来历,把持住制作方法就好。

闻言,张骞心中一阵了然,“我当初出使西域时,刚到匈奴地界就被他们抓走了,可能是水土不服的原因得了重病。”

回想起当初的时光,张骞一阵阵感慨,一百多人的使团啊,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有坚强的信念在身,

他也坚持不到有机会逃离匈奴的那天。

“我们当初四处寻找救命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在匈奴人之中秘密流传的胡草,吃下之后治好了我们的病症。

后来我们将其称之位胡蒜,寓意为胜算在握,带着它走遍西域,要是没有这小小的一颗蒜,我恐怕就回不来了。”

“博望侯凿空西域,十三年间不改初心,堪称历史第一人,必将名传千古。”

这一番话下来,张骞顿时面红耳赤,连连否认,“富民侯过奖了,骞怎能当得起如此评价,”

“博望侯不必过谦,此等壮举就是过去上千年也会为世人所称道,有何当不起的。”

在这个评价方面,陆鸣堪称大汉最具有权威的人,他是真的看过千年后的历史书。

“张骞优选”的大名更是流传在一众吃货之间,比如说他带回来的胡蒜,也就是后世的大蒜,

“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的话语几乎流传了整个中国,吃面时没有蒜就少了很多味道。

“相信我,你当得起这个评价。”

张骞脸色激动,觉得遇到了平生知己,其他人评价他的时候虽然也有很多溢美之词,但是和陆鸣的评价比起来都不够简明直接。

“历史第一人,”这个评价实在是太高了,张骞不愿接受,但是感受到陆鸣发自内心的尊重,心中又极为受用。

“我身为汉使,自当固守气节,虽有万千险阻也要完成陛下交于我的使命。

富民侯既然要用胡蒜来制药,同样是利于大汉江山社稷的大事,我府上这些都拿去就好,千万不可提钱。”

张骞本就不打算要钱,如今和陆鸣说的投机,更加不会谈钱。

“此事有陛下支持,是专门拨了一笔钱的,要是白拿博望侯的蒜,我心里有愧,”

对于张骞的评价,陆鸣都是真心实意的,不是为了白拿人家的大蒜,

他当初刚上大学的时候,在自家校园里都会迷路,更不要说没有导航的情况下去西域那种遥远的地方,和送死也没什么区别,

张骞的壮举在他看来就是奇迹。

“但是博望侯不肯要,我也不好强人所难,

不知博望侯是想问我什么问题,最好难一点,让我有个回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