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面临的困难(2/2)
“我还有事要做,就这样吧…如果生产情况顺利的话,扩大生产线所需的资金你就不用太操心,所以你要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或许是唐求的真情让她感动,于是她多说了两句。
于是唐求有数了,他的信心更足了。
她没喝多少酒,这年头酒驾也极少查,所以唐求还是放心的,不过仍然叮嘱了一句:“路上小心!”
于是她走了,却没带上小倩,反让唐求帮着送她到车站让她自行坐车回去,这很耐人寻味。
牛卫东也要走了。晶讯公司共获得1200万的资本,他只投了五十万,唐求却给了他17.5%的股份,并且认识了那么一拨人,知足了。
他也就识趣地决定不过问公司的事。唐求已经表现出了出类拔萃的能力,他自己又不懂,何必瞎掺和?
然后唐求就请他顺道把小倩送走。
回到公司,唐求马上召开生产会议,确定一万台订单交货事宜。
根据现有产线生产能力评估,一周之内完成可以让每班的产量达到650台,多次模拟以及先期一百台试产的状况也能测算出这个数字,顶多在实际运行时略有调整罢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和材料有关,因为在按照唐求帮着压价的几款材料之外,其它的材料价格还应该有降价的空间,但是唐求已经没有精力再细致到过问这一块的事,而现有的物料部只有两个人,还对这一块不熟。
想到以后与供应商的合作事宜,非有熟悉本行业的人参与不可。人事这边已经按照唐求的要求发布了招聘计划,原本可以缓缓的,没想到今天孟总这么爽快地签了单,一下子就成瓶颈了。
这叫做好事也会折磨人啊!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精打细算,“万烟一号”目前的总成本,财务最终的计算结果是1650元。这远远地超出了唐求的预期,他计算应该不会高于1380元的。
这里有添置了一些设备的折旧费用在里头,有管理费用偏高的问题----考虑到目前公司64人中一线生产的人员只有22人,这个问题在扩大生产规模之前不会变好。
另一个重大问题是作为核心部件的C-Cube解码芯片,购买的渠道非常狭窄,基本上要从广东那边的经销商手里拿货。既贵且要现金支付,如果一万台砸上,大笔的钱就被抽走了,对唐求下一步的发展制约很大。
他其实也没把宝押在楚海益的二次融资上。这里面的道道很多,而且晶讯厂的潜在效益会很好,他舍不得再降手头的股份,或者也不甘心到手的利润再被分掉些。
凡此种种,都在指向一件事:他差一个懂行的采购负责人,这里面的成本太有说头了。
他还差一个大件的进货渠道,虽然他手里有,但没有时间去做,因为它在广东。
他现在恨不得赶紧考试。只有高考这个最重要的事结束了,他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