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东巡结束,回归咸阳(1/2)
就这样。
许尚的耐心教导,使得扶苏对于官场越发拥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官场,官场。
上下两张口,无外乎权、利二字。
权力,利益。
而权力往往又只会对上负责。
所以。
苦一苦百姓不仅是必然之事。
而且还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此乃东西方古代王朝的通病。
做官做到了一定程度,第一考虑的便是政治倾向性……
上面的风怎么刮,我就怎么做。
为民做主?
顺手的事儿。
但如果没那么顺手,显然第一优先级肯定是对上负责。
尤其朝廷也不会愿意看到地方上有人,打着民意的旗帜,跟朝廷做对抗……
故。
朝廷就会选择把财权层层上收,再将事权层层下压……
“另外还有朝廷和地方之间的权力博弈,财权层层上收的太厉害,势必导致地方发展出现迟滞现象。”
许尚顿了顿,道:“反之,又会让地方握有财权,尾大不掉……那么就需要把控好一个差不多的分寸,根据帝国不同的时期,选择适当放宽或收紧。”
“至于事权层层下压则是常例,只要出了问题,就需要有人担责……先砍基层官吏,斩首示众也好,巡首四方也罢,第一目的都是平息民怨。”
“从把县令砍头开始,若依旧不能平息事态,就砍郡守,再砍朝廷重臣……最后就是皇帝下罪己诏了。”
……
以大秦当前的态势,财权肯定不能让地方占据太多的。
也就是收税的各方面,都得向京师靠拢。
不过这也有个问题。
那就是发展的好的地方,就会感到不平衡。
就像关中现在底蕴丰厚,于是许尚挪关中的钱粮,修中原的黄河,这里面的区域矛盾,需要一个强权皇帝从中协调,否则就会出现压不住的情况。
可话又说回来。
从华夏宏观调控,整体发展的视角来看。
中原黄河修好以后,收税大幅增长,有利的是整个国家。
这笔账还是很容易算的。
因此。
综合考虑之下。
地方财权一定会层层上收,每年再由皇帝与百官朝议,具体会用在哪些地方等等。
“财权,事权。”
扶苏感到了有些头脑风暴,这一下他要学的东西,着实有些太多了。
嬴政深吸一口气:“如果要到皇帝下罪己诏的地步,才能平息事态,估计到时候就已经是天下大乱了。”
以嬴政的自尊心,让他下罪己诏,绝对是比死都难。
尉缭子接过话茬:“我记得许公之前不是有提出过一个推恩令的政策,若后续各地封王联合反对这个国策,倒逼二世罪己收政……”
尉缭子饶有兴致的看了许尚一眼。
以他的眼光,自然可以轻松看出来。
若想在后续彻底压制住地方郡国封王的势力,单靠推恩令就想一次性解决问题,还是有些不太现实的。
说白了。
总得打一场仗。
来一次朝廷和地方的博弈。
赢了。
那自然以后该怎么推恩,继续怎么推恩。
否则。
没那么容易的。
“哈哈,尉缭你有些杞人忧天了。”
许尚笑笑:“推恩令下,地方封王想要实现全面联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有变故……必当优势在我,朝廷具备平叛的绝对实力。”
尉缭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尉缭子总觉得许尚有时候太过自信了。
须知。
人算不如天算。
有谁就一定能够断言未来之事呢?
这时。
扶苏重新把话题拉回正轨,道:“夫子,我还有一事不明,那就是如果刚刚那个举例中的县令,确实在政事上一塌糊涂,难不成御史也不能检举揭发嘛?”
“至于收好处,也可以说成是逢场作戏,缓兵之计,以免县令即将得知自己要东窗事发,选择狗急跳墙。”
“这么一来的话,似乎御史也是有反驳余地的。”
……
扶苏进步的很快,立即有理有据的举一反三起来。
是啊,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多变的。
御史收钱为何不能是让贪官放松警惕,保护自身呢?
扶苏思考的确实没什么毛病。
许尚则淡然的道:“正所谓上下奢靡无度,官吏贪墨横行,注定需要掠之于民,若民变在即,则掠之于商。”
“自古都是平头老百姓揭竿而起,没听说过商人也能翻起浪花的。”
“故,朝野上下当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无论县令在政事上再怎么一塌糊涂,只要没有引起民变造反,那他就都算是过关的。”
“而在大秦……要看什么地方,关中老秦人如果被逼到揭竿的地步,地方县官百分百要问责流放,甚至于斩首示众。”
“至于中原黔首被逼到造反,显然只会被视做一群乱民军功,当地郡守即刻便可协调驻军进行镇压。”
“尔后大家坐等功爵加身,进一步平步青云。”
……
政事一塌糊涂,能糊涂成什么样?
总归都是有理由找补的。
因为朝廷摊派地方的任务,最具体的事项唯有一件……收税……
什么扩充人口,加大开荒,水利建设等等。
这些放在帝国的前期自然是重中之重。
稍微往后一点儿。
从上到下都只会盯着税收的钱。
皇帝也不例外……
那是朕的钱!朕的钱!!
他们分两百万,朕分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那么就只能设立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搞钱可以,不准太过分。
“看来回头得想个办法了。”
嬴政剑眉紧蹙的道:“治政收税,建设地方,都不能把百姓逼的没活路。中原和关中必须一视同仁,无论哪个郡县出现民变,都必须对地方官进行层层问责!”
终于。
嬴政有点下定了决心。
他此番东巡收获颇丰,已然达到了震慑四方的目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还有黔首百姓造反谋逆。
便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地方官不做人事。
“哈哈。”
许尚顿感欣慰的道:“小赵,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以后还任重而道远啊!包括小儒生你也是……”
嬴政和扶苏闻言,瞬间都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杆子。
两父子和许尚加起来,应当算作是三代人。
今天的这个场面。
尽显代代相传之意。
这也是许尚一直秉持的传承信念。
如此。
皇帝的东巡队伍继续朝咸阳行进。
直至数日后。
许尚和嬴政等人总算是回到了京师咸阳。
历时大半年的东巡。
结束了。
接下来。
许尚将在大秦正式推行内外朝制度。
外加经历帝国储君的加冠之礼。
还有来年开春的闪电战北伐。
最后便是两季稻谷种植诸事……
忽然。
嬴政透过窗外,瞧见了外面眼巴巴的忘尘子。
大半年不见。
这位老山羊黑了不少,也瘦了很多。
看来种地真是个考验人的活啊!
看把忘尘子同志给累的,都要脱相了。
“老山羊,好久不见。”
许尚掀起车帘,主动打了个招呼,道:“怎么样?二旬稻成功了没有?”
忘尘子:“( ◢д◣)”
嬴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