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新君登基6(2/2)
赵恺听了,大喜道:“本王得先生,真如刘玄德得诸葛孔明也。”
现在赵恺手下的人马以经扩大到三万多人,其中李全和杨妙真夫妇率领着红祆军,也投奔到了赵恺这边来。原来自从在湖州兵败之后,李全和杨妙真见势不妙,立刻率领红袄军向西败逃,人马损到不大。后来在太湖地区躲避,借助太湖一带的山水地形,伺机与金军周旋。
后来完颜长之攻占了临安之后,曾两次派人招降李全夫妇,但都被李全夫妇拒绝。但这时金军越聚越多,李全见金军势大,知道在太湖一带也藏不住了,必须另选他处安身。而且由于消息不通,他们也不知道太子一行逃到潭州。于是率军向东南进,希望能够到达海边一处州府,继续与金军周旋,一但不敌,还可以逃到海上躲避。
由于这时金军正在全力进攻建康府,完颜长之又在攻打隆兴府,因此沿路到没有多大阻碍,反而还收陇了一些残兵游勇,使人马扩大到七千多人。行到了建宁府附近,正好得知邓王赵恺在这里招集人马,于是李全夫妇一商议,决计率军投奔赵恺。
这时赵恺虽然也招集了两万多人马,但他却知道这大多是地方厢军和新招的百姓,战斗力并不强。赵恺平时虽不问政事,但私下里却在想尽办法了解朝中的文臣武将的情况,知道邵宏渊本是一庸将,不可大用。而红祆军原本是金国的百姓起义军,归宋之后一直驻守海州,是边境的军队,有相当的战斗力,而且李全也是一员的猛将,颇有名气,因此赵恺对他们十分看重,当即任命李全为福建兵马副都总管,与邵宏渊共掌兵权。
李全的归附,也使赵恺的军威大曾。李全又率领人马,击退过一次小股金军,又几次出击流寇,均取得胜利,也使赵恺在东南沿海一带名声鹊起,势力也扩大到邵武军、福州、南建州、兴化军等处。一些流寇、散兵也纷纷归附。势力也一天天扩大起来。
赵恺深知在乱世之中,军队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每天都亲自检阅军队的操练。这一天由宗天玄陪同,一起坐在演武台上观看人马操练。台下正是邵宏渊和李全各领一千人马,在进行对战演练。
按照军中比试的规责,比试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时辰,双方各有一面帅旗,十面副旗,如果在比试中一方的帅旗被夺,即可立即被判输掉这场比试,夺帅旗的人可视为功劳第一。如果在一个时辰之内,双方的帅旗都未被夺,则计算所夺副旗的数量,多者获胜。另处,夺旗最多的人可为本次比试的功笫一者。因此在一场比试中,有时一面副旗会几经易手。
这时台下人喊马嘶,两队人马各执木制武器,互相攻击,打得十分激烈。不过李全部下的红沃军虽然不算是身经百战,训练有素,但也是经过大阵仗的士兵,素质到是比邵宏渊临时拼凑的人马强得多,半个时辰之后,以将邵宏渊的人马杀得节节败退,连夺了副旗三面,眼看着就要逼近帅旗了。
邵宏渊急得在指挥台上只跺脚,他是先期归附赵恺的人,自以为有拥立之功,常以老臣自居。但见李全一来就被赵恺委以重任,和自己共掌兵权,心里自然不痛快。而且李全手上又有一支嫡系部队,对自己来说,确实有莫大的危胁,正想趁着这一次演战之机,给李全一个下马威,那知现在看起来,自已手下这帮乌合之众跟本就不是对手。因此拼命挥动手中的令旗,指挥士兵保护帅旗。但他的人马本来都是地方厢军和百姓,本来就没有经过什么像样的训练,现在阵形大乱,跟本就无人理睬邵宏渊出的号令。领军的主将是邵宏渊的儿子邵世雍,带领着二三百人拼命守住了帅旗。
而在另一侧指挥台上,李全从容不迫的号司令,红袄军领军的主将是彭义斌,副将**、霍仪、石圭、夏全四人,这些人当年都在山东与金兵血战过,也算久经大敌,按照李全的指令,轮番向邵世雍保护的了中军帅旗动进攻,转眼间,又夺了两面副旗。眼看着邵宏渊一方败局以定,只是看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保住帅旗了。
这时彭文斌率领一队人马,直冲帅旗而去,他手使一把木制大刀,左突右砍,己连续打倒了十余人,虽是木刀,但力道十足,如果直接打在身体也会筋断骨拆,其他士兵见他勇猛,也都不敢再上前来,眼看就冲到帅旗边了。邵世雍这时却被霍仪和石圭两人缠住,脱不开身,也救援不及了。
彭义斌挥刀又打倒两名士兵,以经冲到帅旗边上,正要伸手去抓帅旗,突然从邵宏渊军中杀出一骑,马上之人手使一条长枪,枪头一抖,向彭义斌刺过来。
彭义斌顾不得再去夺旗,急忙挥动大刀招架,一交手后彭义斌才现,这人的枪法十分精奇,数枪之后,就将彭义斌逼得手忙脚乱,两马错蹬之际,那人反手一枪,将彭义斌戳下马去,顺手将彭义斌所夺的一面副旗也抢了过来。
邵宏渊的人马一见彭义斌落马,立刻都来了精神,围上来各自举起兵器,向彭义斌打来。好在红沃军一拥而上,总算是将彭义斌抢救下来。但这时帅旗又被团团护住,再想夺下,可就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