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汉服嫁衣引起的反响(2/2)

“霞帔”上出现的图案也并不只有云霞,还有和头部呼应的凤或翟,数量也和身份地位有关。

之后,“霞帔”的发展逐渐简化和异化。由于V形的使用带来极大不便,民间可能出现了一种挂脖款,更像是一条挂在脖子上的长围巾,简便和繁复这两个诉求导致了“霞帔”从服饰的配件逐渐像服饰转变,

清代的“霞帔”更像是一件背心,上面往往会缀有清代特色的补子。

我国古代婚礼服自周代以来,从玄黑色、纁黑色、白色、青色逐步演变成大红色。

大红色真正作为婚礼服的颜色到明代才有了定制,婚服颜色的变化是人们心态变化的反映,“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在明代民间非常盛行。

明代凤冠霞帔配以大红婚服,使新娘庄重美丽、典雅大方,婚礼场面也更加欢乐喜庆、热烈隆重。

古代礼制中,凤凰,作为万鸟之王,是只有皇亲贵族女子才能用的图案,平民百姓一概不能佩戴有凤凰的服装或配饰。明代服饰定制相当严格,《明律》与《大诰》皆有严苛规定,官服不得僭越,僭越者将受到严厉制裁。那为什么只有皇宫贵妇才能拥有的凤冠霞帔却能在民间婚礼上盛行呢?

根据《续通典》记载:“所谓凤冠霞帔,于典制实无明文也。”虽然凤冠霞帔在皇家朝廷定制严格,不得僭越,但在无官无品的民间婚礼上穿戴是得到皇室默许的。

且依照华夏自古礼仪,大礼可摄胜,就是说祭礼、婚礼等场合佩戴不算僭越。这种皇家命服和平民婚服都可饰以凤冠霞帔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明朝的政治开明、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华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由此可知,“凤冠霞帔”从来都不是嫁衣专属,而是命妇的礼服,仅仅因为在婚礼中,人们会获得更大的僭越自由,所以寻常人也会穿这些礼服。

古代人们对“凤冠霞帔”的追捧,既是对凤冠霞帔本身美的追求,更是渴望更高身份地位的表现。

随着清军入关,明王朝覆灭,凤冠霞帔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到顺治年间,凤冠霞帔在北方已经绝迹,仅在浙江一带民间女子婚嫁时有穿戴。

尽管清朝易服后,宫廷废掉凤冠霞帔,民间也被禁止穿戴凤冠霞帔,但所幸其仍在江南一隅流行,尽管地域狭窄,但这一传统文化仍然得以延续和保存。

辛亥年结束了清朝统治,“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又重新回到中原大地,成为20世纪初民间最为流行的婚礼服饰。

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婚服,既有对前朝的继承,亦有其各自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传统婚服莫不代表当时服饰的一个高水准,其工艺、制作及文化理念不弱于当前的高级定制。

无论是周朝到西汉时期的“爵弁玄端—纯衣纁袡”,唐朝到宋朝时期的“梁冠礼服—钗钿礼服”,还是明清时期的“九品官服—凤冠霞帔”,这些传统的中式婚服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啊,咱们华夏的婚礼服才是最厉害的,有着严苛的制度的,至于欧美的白色婚礼服,说白了真不算什么,不少老人还有一些老观念,就是在子孙后代结婚的时候,不允许穿白色的婚纱,必须穿红色的,不过相较于在这个年代,这种传统的婚礼服不少已经没有了,欧美的礼服开始在华夏流行开来,说是时尚,其实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礼服了,如果能找到,在现在还算保守的年代,都是希望穿一身红色嫁衣的。

后世随着互联网对汉服的传播,一些高端婚礼和一些小年轻都开始逐渐抛弃西方的白色礼服,开始又回归了红色的汉服了,这就是一个好现象,小年轻们是相当给力的,点赞哦。

随着最隆重的这件嫁衣过去,彩排也算是结束了,除了一点微小的瑕疵外,都很顺利,王成指挥得当,模特们尽心尽力,后勤人员也都负责到位,反正王洛是挑不出任何问题的。

刚一结束,那位穿着拖地嫁衣的桃姐就被大家围住了,这还是这件嫁衣第一次露面,因为太贵,制作太繁琐了,尤其是那帮没结婚的,“忽”的一下就围了上去。

“哇,桃姐,这身嫁衣太漂亮了,好像要啊,本来我还幻想等我结婚的时候穿婚纱呢,现在看到这件嫁衣,呸,谁还穿婚纱啊,要不桃姐,也让我穿一下过过瘾呗。”

心直口快的罗晓丽首当其冲,立马说出了心里的打算,其他围观的也都狂点头,就连结了婚的冉秋叶也跃跃欲试,想要试穿一下。

“这个我可说了不算,你们问王总吧,要不问冉姐,冉姐,你要不要试试,反正你是王总的爱人,我估计他不会反对的。”

正在跟王城说话的王洛突然就被一帮子的姑娘用期待的眼光看着自己,得了,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