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还是得代入(2/2)

他甚至想到了红薯,很多后世的人把明清差距归功到红薯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头上,可红薯是野猪皮后人引进的吗?不,那是正正经经的汉人福建人陈振龙的功劳。

也许很多人会说大清懂得推广它而大萌的朝堂只知道忙着党争,仅这点就了不起。

这话对吗?也对也不对。

朱厚照就知道一种能跟红薯一拼的作物,山药,本土原生,它的亩产就不比红薯弱。

同为薯蓣科的作物,山药同样扛旱耐寒丰产,且山药对土质的要求还要宽泛于红薯,这东西在西北黄土高原上也能种,而且更适应。

作为渡过小冰河期的作物,山药比红薯更适应中国的水土,问题只在于推广哪一个罢了。

山药还比红薯更健康更适合国人的脾胃,诸候兆的老娘可是拿它当主粮吃的,还特别强调养颜美容活血通络。

那为什么山药没有取得红薯、土豆一样的地位呢?

那是因为在晚明时期还不需要,到了需要的时候明朝没了,根子还在于朝政。

所以看问题还是得代入,不然在一旁看热闹,依然体会不到内核。

当然一旦代入了就会明白,必须把这个朝廷推倒,它不倒,历史还是会沿着原轨迹循环。

刘瑾遇上难题了,他无法代入朝臣们的心态。

好不容易说动了皇上,可当他领了御旨去说服那些臣工特别是部院大臣时,这些家伙都支吾不言或顾左右而言它,总之就是不表态。

娘的,好不容易扳倒了刘健和谢迁,结果这些大臣们记吃不记打。

刘瑾一脸郁闷地回到外宅,唤来了他的管家刘成:“你亲自己到隔壁去请张先生过来。”

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现在刘瑾起势了,比之宰相尤有过之,刘成也沾染上了习气:“文冕这么熟了,让其它小的去通传一声不就行了,需要那么给面子吗?”

呵,真把自己当成角儿了,请不动。

刘瑾听闻一脸不悦:“说什么糊话呢,张先生是大才,咱家都对张先生礼敬有加,你怎么就那么大架子?”

见刘瑾不高兴了,刘成便收敛了几分,殷声答道:“好的,小人这就去。”

可刘成一转身,刘瑾又想起了事:“回来!”

刘成便只能哈着腰回头,那姿势,跟呼来喝去的哈巴狗无二。

“咱家让你办的事办好了吗?看你心气挺高,别把那事给办砸了。”

刘成的腰开始小幅度弹动,就差个尾巴摇啊摇了:“已经找好了人,他们也去了地头,公公且放心,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等闲五六人奈何不得,一定不会出漏子。”

刘瑾沉吟了一下还是不放心,叮嘱起来:“在山东临清动手,那里是水陆通衢,人多眼杂,事成后容易走脱。”

刘成的振动幅度减小:“小的也是这么安排的。”

刘瑾点点头:“好,差解的人是咱家安排的,绝对贴心,这样,你亲自走一趟,告诉动手的人,就算是闹出动静也不怕,但一定要不留后患,一定要让那三人闭上嘴巴,听明白了吗?”

刘成又颤了起来,见状刘瑾又纠结上了:“有没有后手?”

这个问题让刘成瞳孔放大,慌乱不堪,竟然答不上来。

还是没代入啊,没有当成自己的事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