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九章 佐渡(1/2)

当然,对于俞海潮从瀛洲岛带回来的这些新的作物种子,杨振自然也要妥善处置。

考虑到将来在大同江中下游移民屯垦的问题,杨振干脆命令俞海潮带着他的几条船,径直返回旅顺口去。

让他将这些新作物的种子带回旅顺口,交给龙河营农事所育种育苗的同时,也通过他转达自己的命令,将原本设在旅顺口的二镇督屯通判公署直接迁移到平壌城这边来。

这意味着,不仅是执掌督屯通判公署的陈书农本人要移驻平壌城,就近指导接下来的移民屯垦事务,而且也意味着在新的农作物要推广到新占领的地区了。

此前,杨振一直不许在半岛北方新辟的屯垦地区推广种植金海镇新兴的农作物,主要是为了避免这些新的耐旱又耐寒而且相对高产的农作物,落到朝人的手里面。

当然,如果只是落到朝人的手里面,问题倒也不太大,但问题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落到朝人手里后,那就几乎相当于落到了清虏的手里。

同时也意味着,过不了多久就会落到倭人的手里面。

这是杨振不想看到的。

但是现在,朝人北方二道地区已经实际控制,拥有大量容易开垦耕种的土地,若不引种新的高产农作物,实在有些浪费。

再说粮食这种东西,哪怕是粗粮,在关内年年闹饥荒的情况下,任何时候都是多多益善的硬通货。

尤其是到了收复辽沈以后,面对关内的严峻形势,拥有大批高产的良田和足够多的粮食,甚至比拥有大笔的金银都更占优势。

为此,当第二天上午,俞海潮离开平壌城西归的时候,杨振不仅再次叮嘱他,一定要及时督促陈书农尽快带人前来平壌城,而且还将一摞书信亲手交给了他。

其中有写给金海伯夫人仇碧涵的家书,也有写给张得贵以及其他人的。

在捎给金海南路总兵官兼总镇府协理营务处总管张得贵的亲笔书信,杨振命他全力以赴推动移民北上事务。

同时在书信之中,杨振也以征东将军、金海及登莱二镇镇守总兵官的身份,命令驻屯在金海南路三涧堡专门负责水泥烧造事务的复州牢城营副将张彦弘,转隶安东东路协守总兵指挥,率部移防安东东路,出任西盖马堡副将,负责采矿、筑城等事务。

另有写给方光琛、吴朝佐以及登州知府袁枢等人的书信若干封,一并由俞海潮带着走海路西归了。

同样是在当天,杨占鳌也按照杨振的命令,从麾下宁安营五个哨的兵马中选了三个哨,亲自带着,从平壌出发过江向东,沿着大同江支流南江河谷,快马赶往安边城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杨振一方面让邓恩带人南下大同江口,征发黄海道沿海地方已经完成春耕的移民青壮丁口,预备整修平壌城的城防,另一方面则是耐下心来,静静等待汉阳城的消息。

不过,还没等到汉阳城那边传来什么消息,身在平壌城的杨振,却意外等来了下落不明已久的郭小武。

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午,郭小武带着几个随从,在杨占鳌宁安营一队骑兵火枪手的护送下,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平壌城。

见到消失已久的郭小武,杨振自是又惊又喜,一番询问之下,方才知道这几个月来郭小武一行人带着北溟号到底跑到了哪里。

原来早在二月里,郭小武带着瀛洲号以及部分出海的移民,回到了瀛洲岛之后,只休整了十来天,便在岛上待不住了。

毕竟瀛洲岛也不大,周边有没有什么威胁,除了垦荒种地、养马、伐木造船以及制取海盐等常规事务之外,并无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可做。

对于已经习惯了战争和冒险的人来说,这种生活过于平淡,甚至乏味。

郭小武当然不会看着新到手的巨型夹板船,装备了六十门重型火炮以及大批火枪手、炮手和船工桨手的北溟号,安安静静地闲置在海港里发霉,更不会看着精心挑选训练的手下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所以,跟瀛洲岛参将仇广义一商量,二人一拍即合,就由郭小武带着威武霸气的北溟号巡海去了。

北溟号高大威猛,装备精良,不仅不用担心会在海上遇到海盗,或者其他武装商船的袭击,而且到海上巡逻一圈,也有利于震慑往来附近海域的贸易船只。

特别是有利于震慑九州岛甚至是本州岛上的倭国诸藩,免得他们误判了形势,违背了之前定下的和约。

就这样,崇祯十五年的三月初,郭小武带着北溟号以及几条快哨船出海了,先是巡了已经改名为小蓬莱群岛的五岛列岛,然后北上到了位于平户列岛北端的镇倭堡,停留休整过后,又去了壹岐岛,然后还在三月里,就到了对马岛。

在对马岛休整了一段时间,已完成既定的巡海任务,按计划应当返航的郭小武,见识了对马岛上的银矿产银之后,想起了石见银山的事情。

try{ggauto();} catch(ex){}

于是,再次补充了吃的喝的以后,离开了对马岛,朝着东北方向,直奔倭国列岛的本州岛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