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佛前论道(1/2)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

王应麟听着陛下之言,似有所感,想到当年朱熹也是意识到当年“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而陛下难道也是从拜山之中领悟了治国大道。

“五哥儿所言可是意指九华山的僧众正是因为忘记了根本,以致佛法再难精进,终会步入道家的后尘?”谢枋得思索片刻问道。

“不仅是释、道、阴阳、墨、名、法,乃至儒,在早起的发展中皆是以‘普世’为宗旨,用以宣扬自己的思想,但是为何有的依然存在,有的已经消失,而有的不得不融入其它教派,而儒家得以独尊?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赵昺先问后答道。

王应麟知道陛下所言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司马谈在《六家要旨》中,引《易大传》论儒、法两家所言。其所表述的意思是指儒法二家只是视角不同,观念上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从结果上看也是相辅相承。

而从统治者的角度讲,不同时期有所侧重而已。乱世的时候,为了治乱,故要有重典,偏重于法家的思想和法术。在治世,则偏重于儒家,比较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这一切都因时因地而异,走极端只是一时的需要,过去了又会返正。

前述亦是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一文所言,其所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也反映出汉武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用阴阳家、法家和道家“黄老”的学说,即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而并不“纯任德教”的思想。其六家之说,不仅为后来司马迁给先秦诸子作传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西汉末期名儒刘向、刘歆父子给先秦谱子分类奠定基础。

“五哥儿以为,道家失去本心而式微,释家因为入世而崛起。儒家如今也在走向衰落,皆因忘记了本心?”王应麟道。

“正是!”赵昺点点头道,“我朝崇尚儒学,以士大夫理政、治国,可当前他们却忘记了‘以民为本’的宗旨,也就失去了本心。而今士风日下,皆已谋取私利为要,视民为草芥,已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若是不思变革被取代也只是早晚之事。”

“五哥儿有何高见?”王应麟听罢沉默半晌,他知道这话从小皇帝嘴里说出来就已经很重了,且也明白陛下对于当前士人的表现很不满意,否则京城的事态不会闹得如此严重。而他也清楚小皇帝既然当着自己这些人的面说出来,也是在犹豫,同时也是给他们机会。

“汝等如何看待义利之说?”赵昺问道。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此乃圣人所言,五哥儿又有何解?”谢枋得道。

“此说是言君子重大义,小人重利益。那又何为大义?”赵昺再问道。

“……”

“大义是什么?吾以为大义只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大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的立场和眼界!”在众人不语,赵昺言道。

“比如在蒙元大举入侵江南之际,有的官员坚决抵抗,不惜城破人亡,举城百姓为之决定殉国,他们为国家的利益,可被我们视为大义;可有的官员为保城中军民免于被屠戮,献城迎降,投降蒙元,他们也声称自己行的是大义。但是他们背叛了国家,背叛了君王,却被世人唾弃,称其为背信弃义,而因其得活的百姓和蒙元却视其为仁义之士。所以大义在世人眼中皆有不同。”

“因而才有小人重利之言!”陈识时在旁轻声道。

“嗯,这是因为当时被困城中的人中没有你的父母、儿女、子弟,若是汝切身实地,还会不会做此想呢?”赵昺却是听到了,扭脸反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