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收复两京(2/2)
安庆绪惊得变脸失色:“这可如何是好?!”
严庄倒还镇定自若:“陛下立即下旨,命史朝义领兵前来抵挡唐军,长安已失,无论如何,东都也不能再丢了!”
“朕这就下旨。”
燕军在城下城下扎营固守,唐军不遗余力进攻,燕军拼死反抗,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
仆固怀恩带领一部回纥骑兵,趁燕军不备,迂回到燕军大营左侧,突然亮出旗帜,鼓号齐鸣,数千骑兵直冲燕军大营中军,因为猝不及防,燕军阵式被彻底打乱,几万兵马顾头不顾尾,乱成一团,全然不听将领指挥。仆固怀恩与部下趁乱冲进燕军阵中,呼啸而过,大砍大杀,把燕军杀得七零八落,总共杀死杀伤了数万燕军,大获全胜,奏凯而归。
闻听洛阳告急,史朝义集中了兵力十万,紧急驰援洛阳,与唐军摆开阵势对垒。双方力量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在洛阳城下拉开了决战的架势。史朝义是史思明长子,能征惯战,领命而来,决心坚守洛阳。
第二天平旦时分,双方对阵,金鼓齐鸣,鼓号震天,一方奋勇进攻,一方抵死抗御,激战正酣时,左监门卫将军鱼朝恩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五百弓箭手,拉弓齐射,箭矢如雨,飞向敌阵,燕军兵将中箭的不胜其数,力量渐渐不支,兵将斗志全无,随时准备遁逃。
这时,唐营一员大将厉声高喊:成败在此一举,退后者,羞耻终生!他一马当先,率先冲入敌阵。身后,唐军高声呐喊,潮水一般地涌了过来。燕军不能阻拦,丢盔弃甲,纷纷后退。来不及逃走的跪地投降,一役下来,杀伤燕军数万,投降的更是人数众多,计有三万之众。
洛阳城里,安庆绪坐卧不安,不停地逼问严庄:“我军能否守得住?守不住,须得早作安排。”
严庄以为以史朝义之能力兵力,不至于一下子溃败千里。他好言安慰安庆绪道:“陛下勿忧,史将军此来志在必得,要为东都筑起一道血肉城墙,他手下十万兵力,英勇善战,足以令唐军望而生畏。”
“战了几天了,唐军并无后退迹象,哪里来的望而生畏!”
“陛下少安毋躁,三天后,此役必见分晓。”
城外,大唐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指挥若定,分派仆固怀恩率领回纥骑兵,与唐军协同作战于石榴园,老子祠。燕军屡遭败绩,已是人心惶惶,不愿再战,被将领们逼迫着上阵。仆固怀恩看准了时机,带领部下掩杀过去,数千精骑马蹄踩踏大地,隆隆如夏日雷鸣。还未交手,燕军兵士就被吓得魂飞魄散,丢了兵器,掉头就跑。回纥骑兵一阵风似地卷了过去,只见得雪亮的大刀在阳光下寒光四射,燕军的人头滚滚落地,山坡上,山谷里,尸积堆山,血流成渠。燕军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地退回了城中。
事已至此,严庄也无能为力了。进宫向安庆绪禀报:“陛下,唐军势不可当,东都眼看守不住了?”
安庆绪顿时暴跳如雷:“大夫你不是口口声声说史朝义将军志在必得,十万精兵英勇善战,唐军望而生畏吗?”
“陛下,现在说这些为时已晚,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还打算什么,不跑,难道要朕与洛阳共存亡么!”
“陛下圣明。
当天晚上,安庆绪带领阖家老小和文武百官,如同丧家之犬,匆匆逃离了洛阳城。
叶护和回纥军欢喜若狂,进了洛阳城之后,直奔府库,打开库门,车载马驮,搬了个一干二净。搬空了几座府库,还觉得不尽兴,带着兵器,进入百姓家中大肆搜刮,洛阳百姓苦盼官军到来,好不容易官军入了城,却遭此劫掠,众人苦不堪言,纷纷向唐军求告。
银青光禄大夫李泌时在军中辅佐广平王李俶,他对李俶说:“回纥军入户抢劫,与叛胡何异?王爷要加以制止才是。”
李俶很是为难:“当初,仆固怀恩去回纥借兵,奉父皇之命,答应了回纥条件,破城之后,财帛任其取用,既然是君子协定,小王怎好制止。”
“如此下去,寒了东都百姓的心!”
李俶也深以为然,他反复掂量,决定拿出军中罗锦一万匹送给回纥军。有了这一万匹罗锦,叶护不好再纵容手下抢劫东都百姓,传令不许再入民宅掠夺,洛阳百姓才逃脱了一场劫难,得以安居。
两京克复,李俶请李泌返回凤翔,向宣帝报告喜讯。李泌见他脸色沉郁,毫无喜色,就问道:“殿下心有所虑?”
李俶默默地点头,移时,竟自潸然而泪下:“小王想起了建宁王,中心若摧,年初一别,竟成永诀!”
至德二年一月,张皇后与宦官李辅国等人勾结,干预朝政,在宣帝面前进谗,要废太子李豫改而换之。建宁王李倓得知后,屡屡向宣帝奏明,国事危艰之际,不能轻易废了太子。张皇后和李辅国却反诬建宁王要谋害广平王。盛怒之下,宣帝不分青红皂白,一纸敕令,赐死了建宁王。引得李俶后怕不已,怕自己在父皇眼中失去了信任,对此,李泌已是心知肚明。
李泌说:“殿下不必忧虑,但请放宽心,待下官入朝后,自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