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识杜甫(2/2)

且饮美酒登高楼——”

另一位朋友哂笑道:“今日虽未登高望远,但长安却在我等望中,帝都风云起伏,吾等却只能遥遥看去。”他接下来吟哦:

“平头奴子摇大扇,

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珍馐为君设,

吴盐如花皎白雪——”

“好个‘吴盐如花皎白雪’!太白还有‘燕山雪花大如席’之句,正是:只有天下不敢有的,无有太白不敢写的!”

李白仰天一笑,几乎是喊一样地吟出诗句:

“持盐把酒但饮之,

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

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

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

枚马先归不相待。”

一口气喊了出来,他好像气力用尽了,一头伏在了案上。杜甫眼中已是蓄满了泪水,他低着头,带着一丝哽噎吟道:

“舞影歌声散绿池,

空余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襟,

黄金买醉未能归。”

伏在案上的李白猛地抬起头,脸上挂着泪水,一手拍打着案子,扯着嗓子吼了起来:

“连呼五白行六搏,

分曹赌酒酣驰晖——”

在座所有的人一起声嘶力竭地应合李白: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

欲济苍生应未晚!”

一曲歌罢,人人心中怆然。杜甫无言垂泪,李白却大放悲声,仰躺在榻上,泪雨滂沱。也许是想起了刚刚离别的满城飞花的锦绣西都,也许是想起了被宵小们阻塞了圣听的当今,也许是忆及了远在他方的一双稚龄儿女。

众人被他吓得酒醒了大半,纷纷围过来劝解。好说歹说,李白才收了泪水,在众人簇拥下,回到了馆驿。

夜半,李白酒醒,闭着眼睛要水喝。烛光下,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捧杯过来,把他从枕上扶起,喂他喝了半杯水。听声息好像不是亲随,李白睁开醉眼一看,才是杜甫衣不解带守地在榻旁,不由得疑惑地问道:“子美,怎么是你?”

“小弟见太白醉得太沉,怕你酒醒了需用人服侍,就没有离开。”

“你一直守在这里?”

“是。怕你夜里醒来要喝水,所以子美不敢合眼。”

“子美,有劳你了!”李白心中感动不已,一把拉住了杜甫的衣袖:“你且宽衣榻,你我今夜同榻而眠。”

杜甫摇头道:“既然太白醒了,在下放心了,也该离去了。”

再三挽留,杜甫也不肯留宿。李白只得挣扎着起来,坚持把杜甫送出了馆驿大门。临别时,李白由衷地说:“来东都遇子美,李白得一益友,实为平生快事。今后,你我要长相交往,老死不可相忘。”

杜甫点头应诺:“能与太白相与,子美不胜荣幸。”

“昨日醉唱《梁园吟》,在下倒是动了一个念头,意欲再往梁、宋一游。不知子美可有此雅兴?”

“子美愿往。”

“好,过了夏天,李白就准备离开东都,去往汴梁一带,那时候,你我就在梁园之中会面吧。”

“一切听从兄长安排。”

“那就说定了?”

“说定了,子美一定不爽约。”

仲秋时节,天高气爽,李白骑马离开洛阳,直奔梁园而去。那梁园是梁孝王的一座皇家林苑,绵延三十余里,当年,梁孝王常携枚乘、司马相如等文人雅士在此游玩,赏花观景,吟诗作赋,其乐无穷。开元十九年,李白也曾来此游览,一来便不舍离去,在梁园流连数年,写下了名篇《梁园吟》。今日故地重游,想起了在长安的蹭蹬往事,不由得在心中再三地默诵《梁园吟》:“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杜甫应约而来,在百灵山下,李白与杜甫聚首,蓑笠芒鞋,两人在园中尽情游历,看不尽霜叶烂漫,秋色无边。一时间,把尘世烦恼都丢在了脑后。一面游玩,一面探讨诗赋心得,越发地相见恨晚。

离开梁园后,两人又辗转到了宋城,数日秋雨淅沥,秋风萧瑟。找了一家店铺歇脚,要了几样小菜和一壶清酒,二人边吃边说。李白说:“听说高达夫就寓居于此,有机会的话,倒是想见见他。”

“高达夫在乡下躬耕,却是声名在外,要找到他,可能也不是难事。”

这时,店外走进一个人来,刚好听见了杜甫的话,扬声问道:“是哪两位提及在下的名讳?”

李白和杜甫听见了,连忙立起。杜甫拱手问道:“难道你就是高达夫高适先生么?”

“正是鄙人。请问二位尊姓大名?”

“在下李太白。”

“在下杜子美。”

高适一听,躬身作揖:“原来是你们二位,哎呀久仰久仰!”

李白和杜甫忙请高适入座。高适也是豪爽之人,也不推让,拖着一双泥脚,过来坐下,李白唤酒保换了新酒,又要了几样时鲜菜肴,三人推杯换盏,高谈阔论,交谈甚是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