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更换对手(1/2)
最快更新造车最新章节!
幸福感总是跟别人对比出来,在国内汽车行业里中华集团一骑绝尘,当年超过百万销量以及高达50%增长速度的双管齐下,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
就算其他企业对照中华集团成功的路径有样学样,从大规模投入到产生看到结果没有三五年时间少不了,届时中华集团早已经更上一层楼,大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船头回首大唱笑傲江湖之感。
一步快步步快,按照目前中华集团的发展速度,韩皓可以自信地说一句,他的主要对手不再是三大三小的国内同行,而是隐身在三大三小身后的外资巨头。
中华集团追赶国外对手的距离在渐渐拉近,已经可以清晰看到他们身后的铭牌,再跨越几步就可以伸手抓住对方衣角,从而实现同一起跑线竞争的格局。
比照国际汽车主流水平来为中华集团的发展情况评分,以当前国际主流标准为100分计算,历经十年发展后上次小结时中华集团取得了86分的好成绩,距离赶上国际同行还有14分的差距。
在二代发动机、CVT变速器以及玄武平台的进步攻关下,中华集团完成了86分的好成绩。
距离上次评估已经过去2年时间,中华集团再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技术评分自然有所上升。
首先是以四大件基础实验室(试车场、碰撞安全、风洞、电磁兼容)落成为标志的国内最先进汽车研发体系建立,证明了中华集团在硬件上具备跟国际竞争对手同样水平的硬实力。
大家拥有相同水准的研发设施,在这样高标准硬件中研发得出的产品,至少在工艺上相差不大。
硬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给中华集团带来了2分的增长,让科技评分跃居到88分。
其次是中华集团完成了商用车的产业布局,一举拿下客车、卡车的产品线,形成乘用车和商用车齐头并进的格局。
要立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巨头,商用车是不可避免的战场,中华集团利用转瞬即逝的时机完成了市场进入,不必从零开始而是借东风入主,开启了商用车的新征程。
如此扩张产业链达成战略布局的表现,让中华集团再次获得加2分,整体分数来到了90分。
要知道100分成绩就说明中华集团已经追赶上国际主流汽车品牌的技术水平,足以更他们分庭抗礼。因此进入90分区间后,每前进一步都是无比困难。分数增长率也从2分变成了1分,每获得1分的成绩都要付出巨大努力和高昂代价。
伴随工业制造2.0技术标准打造的小型轿车“明”,属于技术再升级版本,能在挑剔的欧洲市场跟小型SUV“宋”一起站稳脚跟,说明中华集团具备了打造全球车型的实力。
至少在车辆外观、内饰设计上具有独到之处,这样的产业升级结晶再次让中华集团突破90分的限制,获得1分加成后达到91分的高度。
最后,基于新赛道考虑的新能源汽车,鲲鹏大巴成为全球第一台实用量产的纯电动客车,可以说实现了弯道超车的点对点突破。
尽管国外同行对此冷漠应对,认为只是中国人的炒作,新能源汽车的春天还未开始。但韩皓却坚定认为,伴随石油能源价格不断高涨以及电池电机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春雷已经响起,不久以后汽车行业就会进入内燃机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腿前进的全新格局。
凭借鲲鹏大巴的新能源技术突破,中华集团再获1分奖励是理所当然,现在已经达到了92分标准,距离赶上国际同行步伐已经越来越近。
在AT变速器、涡轮增压发动机、打造模块化平台、柴油高压共轨系统、车用芯片等技术攻关下,中华集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把这些技术短板补上后,就能堂堂正正跟国外巨头来一场生死较量。
为何韩皓眼中的战略对手已经更换了一拨,决心把目标瞄准跨国巨头。因为跟中华集团92分的高分相比,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的分数实在是有点上不了台面。
就拿曾经的老大一汽集团来说,内部合资品牌占据了绝对优势,一汽大众、一汽奥迪、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都是国内响当当的牌子,企业利润基本来源于这些合资公司。自有品牌解放和红旗,虽然一定程度得到发展,但是在合资品牌无形挤压下,真正研发水平有限。
引进合资品牌为一汽提供了活下去的经济基础,还能依靠利润分红投入自主品牌发展,这一点就足以打上60分标准。
还有能在商用车卡车领域上,基本实现了从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的自主制造能力,J6重卡的技术突破完全体现了这点,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10分,达到70分水平。
另外乘用车领域,从马自达手中拿到全套技术,能跟马自达6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