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现身采访(2/2)

“我只想说会是性价比很高的一款车,而且会像华夏摩托一样让顾客们满意。当前许多家庭都拥有两辆摩托车,如果可以用两辆摩托车换一辆小车的话,应该大家都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吧。当然这只是比方,如果你们家两辆摩托车全是进口货的话,此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进口本田黑鲨、铃木王摩托动辄2万起,那么售价4万出头的低配版Q1确实可以折算成功。

……

相当于变相地Q1新车见面会后,记者们开始跟随韩皓实地体验他一天的工作行程。

每... --

最快更新造车最新章节!

nbsp;每个星期一,韩皓都要亲自召集各个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开会,听取他们各自的进展汇报情况。像Q1项目,就由从二汽出来的韦常辉负责,他短短时间便从一个技术人员变成了管理的能手。

“产能问题必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不能车子出来后消费者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而不能亲自到现场体验触摸。你们买个菜都要放手里亲自掂量两下,购买汽车这样大件的货品肯定要慎之又慎。现场看过试过后才能下决定,换位思考和以市场为导向是我一直强调的原则,务必要时刻提醒自己。还有你上次向我汇报的变速器供货问题进展如何,现在把后续追踪情况讲一讲。”

在由韩皓主导的项目和部门联席会议上,记者们看到了他在公司内部一言九鼎的霸气。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策,在华夏汽车发力的关键时期,韩皓亲自到第一线坐镇,敦促各个项目小组间沟通配合,力争把效率最大化。

中午时分,韩皓出现在饭堂中,随机选取一线员工和他们一起就餐,倾听来自一线工人的心声。饭后,跟他们一起返回宿舍,看看工人们的业余生活情况,随时掌握基层的动态。

“我们的工人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像刚才这位已经进厂工作了4年的老员工,上过摩托车生产线,后来又成为汽车生产线的小组长,对质量控制有自己的心得。由普通工人们提出的每天一点点小改进,汇集一年下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汽车由2万多个零部件组成,每个零件间都会存在出现问题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全程认真排查改进,力争把安全可靠的产品送下生产线。造车依靠的许多不同的工人共同配合生产,每一个步骤都很关键,所以要善待我们的生产者。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就表演过,人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创造者。如何让工人们快乐的工作,也是我们作为管理者需要一直探索的问题。”

韩皓说出这样的话是有感而发,算是他的个人管理心得,善待工人就是善待自己。

下午,韩皓要抽时间会见供应商、银行乃至地方政府的相关人员,每一次会面都有时间限制,因为后面一直有人排队。

“戴厂长,这些年你跟着我们华夏厂挣了不少钱,可不能有小富即安心理啊!将来加入WTO后,我们不单面对国内同行,还得直接和全世界对手直接竞争。现在你不加快投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将来肯定会被市场淘汰掉。我跟你,个人交情是个人,但在采购上如果达不到我们工厂的技术标准和成本要求,我们会选择另外的供应商。公私分明,是我做人的原则,如果大家都要通融那我们华夏厂就没法干了。”

主机厂就是有自己的底气,如果你不愿意升级技术不愿意投入资金和华夏厂共同成长,那么只有换人顶替。同样的零部件,每年华夏厂都会给出新的技术标准和成本价,要求供应商配合提高标准并降价。

“吕主任,很感谢贵市邀请我们前去投资,坦率而言,我们潜在有这个意向。但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华夏工业暂时考虑在浙海省内发展,将来进军全国的话你们市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保持接触,将来时机合适的话我会亲自前往贵地考察一二。”

华夏工业现在出名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人员找上门。像今天是一位地级市的招商主任请求会面,韩皓已经躲了他好几次,但人家就是不气馁守在虎山,无奈下其只好抽空安排人见上一面。

马不停蹄地见上一波波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已经是经过筛选过的会面,就连在一侧旁观的记者们都感觉疲惫,而韩皓只能喝了两口水后继续应付后来的人。

“风光的背后是数不尽的努力,看到韩皓这样的工作状态,我终于知道为何他能成功了。”

一位随拍的记者感叹道,韩皓的生活状态出乎他的意料。

晚饭简单对付,韩皓又回到会议室加班,听取Q1上市发布会的具体安排。

发布会的地点,一直没有确定,从西子湖畔、黄浦东方明珠,再到长城脚下,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最后,还是人民大会堂的方案吸引了韩皓。作为中国重大会议的举办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能有选择对外开放,选择人民大会堂作为发布会现场,有蹭国家公信力的嫌疑。毕竟许多人都知晓人民大会堂的地位,但并不知道有钱有关系也是可以进入宴会厅举办活动,尤其在1998年信息相对不发达的年代。

初步定于1999年元旦,届时将会把征集选定的Q1姓名一起公布,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举办新车上市仪式。

弄完这个议题,韩皓又单独回到办公室,继续审批文件。一直到晚上22点,在秘书提醒下他才放下手中的工作,结束一天的行程。

一路跟拍的记者数量在不断减少,喜欢八卦新闻的媒体记者首先撤退,基本都是工作狂的画面他们拍了一会后就离开,剩余的记者们跟在韩皓身后一路狂奔,最终只剩下几位中央媒体的记者坚持到了最后。

其中就有《东方时空》的记者,他们从华夏厂刚兴起时就开始跟随,每年都会定期记录华夏厂的成长轨迹。据他们的编导说,要把华夏厂作为纪录片的长期跟踪对象,坚持20年再回头看也算是见证了历史。

次日,应记者要求,韩皓带领他们回到了父母家里看看。韩家依旧保持着原有状态,虽然韩皓成为了亿万富翁,但平常的生活依旧继续。

看到小狗三一和韩皓在一起打闹,记者们才从这个工作狂身上看到一丝生活的气息。

韩永福和王桂芬虽然穿着新衣裳,但淳朴的气质依旧迎面扑来。

“感谢政府、感谢国家给了我们崭新的生活,现在生活过得好了,我们要努力回报社会,为社会多做贡献。”

镜头前,韩永福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说出了如此话语,看来多年晚上七点钟准时收看新闻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

韩永福带领记者们现场来到一片空地,介绍着将来这里将成为沧海镇的教育中心,而这一切都是自己儿子带来的变化。

通过采访邻居和镇里官员的反馈,韩皓的形象开始立体起来,小时候有些小聪明,有时候胆大,属于厚积薄发一飞冲天的人物。

送别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离开后,韩皓赶到了江州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