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发展产业纳流民(2/2)

近百个农场建设,其进展速度更是惊人!

板楯蛮龚虹部,将留守在山里面的族人们,都迁徙到汉安、南安境内安顿下来。

大量以前被隐匿的流民、徒附,由县寺替他们办理了户籍,成为“官办农庄”里面,一名光荣的农夫!

有人会说:包干、承包到户,才是农业生产的王道。

李恢、赵正会告诉你:河虾咬王八蛋,瞎几把扯!

兴修土水库、储水池塘、修大大小小数百里长的水渠、修建相对平整的农耕道路、修建防洪堤…

这些东西,是单干户能够做到的?

——凭什么占我家的地?

——水渠又浇不到我们村,我凭什么要出钱出力去修?

——那路,凭什么不通到我们村?

——那蓄水池塘里的鱼,咱们村,凭什么不能多分一点…

光这些东西,都够你头大了;永远有扯不完的皮、念不完的经;那还能办成什么事儿!

~~~~

完善的水利设施、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农业技术、优良的种子培育…

这些东西,才是保障农业亩产,能够得到切实提高的第一因素!

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就不可能成为“天府之国”…

在成都之前,最开始是关中、后来是汉中,它们才是“天府之国”。

精神干劲,永远顶不过设施精良。

你一家人没日没夜地种地,怎么可能顶得过别人基础设施完善、种子优良、工具先进的人?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精神都是神经、钢刀的杀伤力永远比鸡血高!

~~~~

开办农庄,让不同出身、不同地域、不同皿族交叉安置,可以分化、瓦解流民里面的“宗族、乡土”势力,可以淡化板楯蛮的“部落、头人”观念;

同时,还可以让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人,去教会落后的板楯蛮种地…

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至少在现阶段,集体农庄,是一种非常符合实际、也是非常先进的一种模式。

至于这种“大锅饭”模式,会不会过时、什么时候会显现出来弊端,这就不是现阶段应该去考虑的问题了。

没有一本经书,可以叨叨数千年而不过时;

没有一种郑策,能够世世代代用之皆灵。

除了「一切都会变」这条永世不变的真理。

魏晋名士,爱在身上养虱子,现在,不也没见流行了么…

古代还有一段时期,流行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朋友,就是为了让朋友在自己面前矮一辈;

然后,这个朋友也不是吃亏的主,顺手就把自己的女儿再嫁给自己的岳父……

——现在,谁听说过流行这玩儿法?

当有一天,“农庄”模式落后了,到时候自然会有更先进的模式去替代它、一脚将“大锅饭”踢进历史的长河里…

任何东西,都有时效性、都存在弊端。

——不要全面赞美。再完美的人,他偶尔放的屁,照样会熏人;

也用不着全面否定。再差的货,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就看你会不会用、看你当时的需求罢了!

凡事爱走极端,不是左就是右,虽然数千年大家已经习惯了,却并不代表它就是对的。

好比和尚都快饿死了,这个时候最最需要的,是一碗皮蛋瘦肉粥…你踏马却给我一大坨钻石,这算哪门子帮助?

——撒手,赶紧给我…

~~~~

“撒手,赶紧给我!”

黎敏平时装做不怕文呈,其实心里还是虚——除了抢话本书的时候。

文呈这一阵子实在是太累了…心力交瘁那种。

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文呈并不去“身体力行”…跟老婆亲热除外。

光就指导、规划各方面的事务这些东西,就让文呈感到身心疲惫;奇了个怪了,越累,反而越睡不着觉!

使得陈婉娘经常告诫陈婉:去请二郎早点休息罢?

陈婉回应道:“二郎他总说等会,等会儿,睡不着…”

催呀…

催,你咋就睡不着了呢?

“我睡不着。你们去睡吧,我再完善一下这故事。”

文呈揉揉头,“我有点想不起来「白狐」的具体情节,再想想,写好了再给你看。”

“我觉得这已经很好了呀!”黎敏手里攥着话本就不放,“我都看哭了呢…”

“马上就要出征了,希望到时候你能够少哭点…”

文呈叹口气:“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巴蜀儿郎,最终会埋骨他乡?”

黎敏撅起嘴:“咱们能不去吗?朝廷敢下旨,咱们就敢撕了它!二郎你力气小,这事儿,我来!”

烤,这仅仅是力气活么?

文呈摇摇头:“不是怕朝廷怪罪…如今的朝廷,风雨飘摇,它自己都头顶生疮、屁.股流脓了,没力气跑来汉安替别人治痔疮的。”

“我们要走出去!”

文呈一脸决然,“不能满足于这一亩三分地上,窝里斗非是好汉。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东南西北广袤无垠!汉家儿郎,从一个小小的黄河部落,扩展至如今,那是先辈们用拳头砸、用牙齿咬出来的,绝不是乞求来的、更不是吓大的!”

一番言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