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殿试开考(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重生大宋之哥哥救我最新章节!

重生大宋之哥哥救我第一卷政和风云114殿试开考在纷纷扰扰中,政和五年终于快要走到了尽头,距离年关还有半月时间,无数人期盼已久,今年最大的赛事终于开幕了。

腊月十五,集英殿。

政和五年的殿试终于开始了。

集英殿位于大宋皇宫宫内,穿过皇宫最南边的明德门,过宣德楼,便可直接看到大宋最高最大的宫殿,大庆殿。大庆殿是举行大朝会的场所,大殿面阔九间,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

而集英殿便位于大庆殿西侧,虽然不如大庆殿那般高大,却也不成多少,是历年来举行殿试的地方。

殿试相对连考三天三场,内容为策、论、赋的省试不同,殿试要简单不少,殿试只考一天一场,这一场主要内容为诗、赋、论。而且题目则由官家亲自拟定。

一大清早,天还没亮,露水还未结成霜,熙熙攘攘的考生,便已经聚集在了明德门外,排起了长队,待验明正身,在宦官的引领下,这才依次有序的迈入了宫禁。

对这些参考的大多数人而言,一辈子大概也就这么一次能够入宫的机会,说不激动那是不可能的。

杨峥一行自也是如此,何栗、张浚、马守、傅中行、秦桧几人,带着好奇与紧张迈入了这座大宋最神秘的地方。

此时,杨峥和一众贡士上千人,端坐在殿中,等待着殿试的开始。

不多时,礼部尚书刘正夫、礼部尚书蔡攸,以及御史中丞王黼,三人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刘正夫从蔡攸手中接过一个卷轴,在王黼的注视下,将完好的火漆展示给众人,然后这才撕开封条,打开卷轴,朗声将卷轴内容读了出来。

“何以复燕云。”

卷轴之中只有这短短的五个字,在场众人不觉都是一呆,这是什么情况,只有一道题?

见下面众考生议论声起,刘正夫拿眼朝蔡攸看去。

“咳咳,肃静。”蔡攸一甩袖子,呼喝一声,顿时场中鸦雀无声。

“官家口谕,今日殿试,不考诗,不考赋,只考策论,‘何以复燕云’,大宋百年之辱,不可或忘,诸生尽可畅所欲言,为大宋计,为黎民计,为天下计。”

蔡攸的话刚说完,便引起一片哗然,下面顿时闹哄哄的议论起来。

不知道谁带头喊了一句,“官家圣明。”

渐渐地,这句话慢慢凝聚,直到整个殿中只剩下一个声音。

“官家圣明!”

一直隐于幕后的官家赵佶,闻言不觉勾起了嘴角,冲身旁的梁师成说了句:“民心可用啊。”

“诸生肃静,殿试开始!”

随着刘正夫一声令下,政和五年,这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大考,终于开场。

杨峥看着那挂在大殿中央的题目,面色有些古怪。

老师,这题,我会呀。

就算不说按照记忆中原有历史,就是那本被他翻烂了,想要翻出点功法秘籍什么的来的《中兴备览》,他都能把这题目给答圆满了。

甚至都不用动脑子,照抄都行。

读书人的事,那能叫抄吗?

更何况,这《中兴备览》只怕还要十年才会出世呢,自己现在写出来,那怎么能叫抄呢?那是原创啊。

这么一想,似乎拿个状元好像没那么难?

对不住了,兄弟,这此为兄就先抄为敬,下次一定补偿你。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于是杨峥活动了活动手腕,在其他人还在皱眉思考的时候,他已经甩开膀子,按照脑子里的记忆,再融合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洋洋洒洒的再纸上写了起来。

张浚写《中兴备览》的时候,那还可能是纸上谈兵,可杨峥不是啊,他是有历史对照的,所以,对一些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纠正,让原本就颇有远见的一篇战略规划变得更为翔实,也更有可操作性。

杨峥的这篇《复燕云攻略》,可谓是既有战略高度,点面俱全,又有实操空间,当真算的上是面面俱到。

不过,有没有人能够从众多的策论中,看出杨峥这一篇的价值,那就另说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高瞻远瞩。

毕竟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百步,那会被当成疯子。

也不知过了多久,杨峥终于停下笔来,看着这篇近万余字的策论,杨峥自觉这次稳了。

终于能够对老娘有个交代了。

杨峥写完,看向四周,才发现此时日头依旧偏东,还未到正午,作为西侧殿的集英殿中,冬日的阳光铺洒在殿中,让人不感清寒。

掐指算算,此时大概也就巳时三刻,也就是不到11点的样子,所以他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便即完成策论。

按照规定,这场殿试要考到酉时,也就是下午5点。殿试是不让提前交卷的,不然放你在宫中任意行走,或是做出些什么出格的事情来,岂不是尴尬?

所以答完卷的杨峥,只得坐在位置上,百无聊赖的四处打量。

而且早上出来的早,殿试又不像省试,不让带吃食,杨峥此时腹中着实有些饥饿,左顾右盼的,着实引人注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