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联合行动——可汗搜索(4)(2/2)

甚至扎进戈壁滩他都没敢直着走。他的一个亲信已经拿了他的大纛冲着西北跑下去了,汉人也派遣了骑兵去追他。自己靠着亲信的掩护,在戈壁滩里饶了一个大圈儿,总算往塞中道几个绿洲方向去了。

但是,如何走到这些绿洲也是个难题,比如已经断粮的现在。很多人受伤了得不到医治,伤口已经溃烂。还有不知多少人掉队,多少人被填了道去。

“杀马匹,喝马血!让向导赶紧找水源的方向!”

到了这时候了,也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饥肠辘辘的人们也顾不上了,直接抽出短刀来,按倒战马,冲着马的脖颈就扎了下去。

看着在那里争抢马血,分食生肉的人,夷男不由得心中郁结,铁勒人真的还有机会吗?

……

当时是没有,如果夷男有千里眼的话,就会发下铁勒人在漠北图音河畔的数千账人口,早已经被汉人的马队给控制起来了。

骑兵出发后的第十二日,骑兵教导总队已经进入了后世蒙古国的中戈壁省。他们前天在末端物资中转站调换了1300余匹战马,并且进行了最后一次物资补给。剩下的,就看教导总队能不能顺利的抓住薛延陀人的牙帐了。

这里从广义上讲已经是古代突厥王庭的所在了,而他们调换马匹的末端补给站,就是当年窦宪燕然勒石处(2017年,《封燕然山铭》的实物被找到了,位置在东经45.28度北纬104.59度)。

“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根据向导所言,郁督军山王庭是柔然,突厥,一直到现在,怕不是从匈奴到现在一直用的一个王庭。”李靖站在一处高坡上,看着连绵的山丘,不由的感慨道。

赵强从自己身上翻出了一份打印材料,里面有地图和对比经纬度:“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匈奴王庭还要往北,不是现在这个。”

“未来的事情你们知道的清楚,过去的事情也要弄得这么清楚么。”李靖对县里知道的这么清楚有些诧异。

“以史为鉴啊。”赵强把那份打印材料揣回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搞明白原来发生了什么,怎么总结出道道来指导以后怎么做呢。咱们出来的地方是赵武灵王时期的赵长城,也是窦宪的出兵之地,现在都什么样子了。地方不变,城换了,人换了。希望咱们这一次完事儿以后啊,再也用不着有人沿着这条路北上犁庭扫穴了。”

李靖感慨般的笑了笑:“颇有气概,不过天下事不一定全会变,我打听过些后事之事,中华不也存续下来了么。”

赵强摘下帽子,弹了下上面的沙子:“代价呢?代价太大了,3500万人啊。再说了,我们都蹦到七世纪来了,前路漫漫,咱们共勉吧。走啦李大将军,你五十多了,我也奔五了,可别给年轻人拖后腿。”

翻越杭爱山的时候,部队出了点问题。向导和战俘没能找到杭爱山的通道。越走地形越发复杂,最后甚至马都快上不去了。

李靖有些火了,冲着向导就要抡鞭子,认为这些人是奸细!

赵强拦下了他,认为这几个人并不是什么奸细或者骗子。问题出在教导总队自己身上。

“太快了?”李靖皱着眉头,对赵强的这个说法半信半疑。

“人脑子记道路,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脚程跟脑海中记忆的地标来找。按照现在的平均水平,他们迁徙的一天走三十里地就算不错。咱们现在一天走差不多四十公里,八十里呢。他们的空间感紊乱很正常。”

李靖放下了手里的鞭子:“姑且听之,可如今如何翻山?”

赵强从警卫员身上翻开气压高度表看了看:“燕然山,也就是杭爱山的平均海拔3000多米,属于北冰洋流域和内河流域的分水岭。这里南坡有草场,就一定有部落。找个部落,然后确认一下缓坡。咱们强行翻过去!”

沿着山坡往西,过了有半日,临近黄昏的时候,撒出去的侦察骑兵终于带来了好消息。在此处西南约七八里的地方,有一处草场。有个小部落在那,看上去地势还比较平缓。

苏定方大喜,马上准备让斥候们带着向导去问路,没想到被李靖拦下了。

“今轻兵悬军深入,不可不防。定方当率一哨人马,灭此部落,留下一二活口引路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