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变身海盗(2/2)
只不过在途中遭遇了台风,他们的战船被毁,幸好遇到了这艘渔船,这才寻到此地。不仅如此,武清还当即装模作样的对他们进行了封赏,以此来收拢人心。
好在,他们出逃天京的时候准备的够充分,带出了一定的财物,而在后来逃亡的时候又劫掠了几个大户,也得到了不少的钱财,这时倒是派上了用场。
这样一来,武清就稳稳的掌握住了这支百余人海盗队伍,算是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地盘,可以暂时的让兄弟们安顿下来了。
等一切稳定下来之后,武清这才得以好好的研究了一下这个海岛。原来这个海岛确实是一个可以长期栖身的宝地,这个海岛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海岛三面的山上有着众多的山洞,岛上的居民和海盗都居住在山洞之中,倒也无需另外建造住所。
在海岛的中央有一大片的肥沃土地,可以种植大量的农作物,基本上可以解决岛上居民和海盗的正常需求。而且,在海岛三面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可以食用的山珍野果,这些都是海上难能可贵的宝贝。
另外,岛上还有几处常年不枯的山泉,这就解决了淡水的问题。这也就是说,就算是这些海盗安安分分的在此处生活,也能够过上自给自足的安稳生活。
更何况,他们还有十余只大大小小的海盗船,手里还有一些相对比较先进的武器,这一来他们就可以时常出去进行劫掠。
武清当家之后,
一方面大力开展岛上的自给自足,让岛上原有的居民安安分分的从事生产,确保岛上常年所需的正常供应。
一方面加强整训岛上的海盗武装,挑选出一批精干的人手,亲自进行强化训练。把一些老弱病残的海盗剔除出来,让他们也加入到生产之中,或者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后勤工作。
很快,武清就亲手训练出了一支七八十人的精干海盗队伍,再加上他自己带来的二十八人,一共凑成了一百人的队伍。
而且,武清还立下了许多的规矩,让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比如,不许抢劫普通的渔船,不许随意的劫掠侮辱妇女,不许跟其他的海盗组织相互勾结,不许参与任何其他势力之间的争斗。
遇到国内的商船,只许抢货,除非必要时不许伤人性命;遇到外国人的船只,无论什么情况,不管是商队还是流窜的海盗,只要情况允许,一概统统拿下,人员就地解决毁尸灭迹绝不留一点痕迹。
遇到国内官军的船队,一概避而远之,绝对不要轻易的去招惹他们,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必须在完全有把握全歼的情况下才能出手。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向清廷投诚,因为清廷和他们太平军之间的仇恨太深重了。
就这样,不到几年,在武清的带领下他们这座海岛越来越兴旺了起来。由于他们的纪律严明,行动迅捷,做事隐秘,再加上他们这个海岛比较偏远,一直以来也都没有引起各方面的特别注意,就这样安安稳稳的发展了起来。
到后来最兴盛的时候,他的海盗武装达到了两百多人,岛上居民达到了六七百人。当然这时所有人早就忘了原来的那些往事,就连武清他们一众兄弟,也渐渐的淡忘了回家的事,所有人都希望就此安居乐业下去。
再后来,武清就索性在岛上娶了一个土著女子,开始过起了正儿八经的日子。
渐渐的武清老去了,但是他的后人一直承袭着他的首领位置,一辈辈的就这样传承了下来。等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们的那个小海岛也无能幸免,遭到了日军数次的洗劫。
好在他们的小海岛位置太过偏远,几乎没有战略价值,日军每次也都是顺道三光而已,并没有采取过什么正式的占领。
每次日军进攻的时候,他们在稍作抵抗之后,便全部的隐匿起来,等到日本人退去之后,他们便就又重新返回继续生活。而日军见他们人少式微,也就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倒眼里,每次劫掠之后,也就速速退去。所以,除了财物损失较大之外,他们倒也不曾伤了元气。
等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岛上却发生了巨变。原来,武清的后人之中自己的意见不统一了,兄弟之间出现了分歧。这时武清的嫡系后人是兄弟两人,其中的老大坚持承袭祖业,继续在岛上过自己自由自在的日子。
但是他的兄弟却是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应该主动的归附政府,接受政府的管理。因为,当时的情形已经早不同于百年前的状况,他们这个海岛应该早已经被政府所注意到了。
一旦政府仍旧把他们都当作海盗海匪,那后果将不堪想象,但是如果能够提前归附,说不定还会受到礼遇。